在喧囂浮躁的中國汽車市場,一場關于新能源的變革正悄然重塑行業格局。當部分合資品牌因轉型遲緩而陷入困境時,現代汽車集團以一場戰略發布會向市場宣告:這家全球銷量前三的汽車巨頭,正以“在中國、為中國、向全球”的全新戰略,開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新篇章。
10月29日晚,煙臺現代汽車研發中心燈火通明。隨著首款純電SUV羿歐的正式上市,現代汽車不僅完成了從燃油時代向電動時代的跨越,更以“慢造車”理念引發行業思考。這款定價11.98萬至14.98萬元的車型,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與高通驍龍8295芯片,CLTC續航達722公里,其背后是現代汽車E-GMP全球純電平臺超過50萬用戶的驗證積累。與部分新勢力品牌“快消品式”造車不同,羿歐歷經嚴苛測試與長期調校,從安全架構到駕乘質感,均延續了現代汽車在燃油時代的品質基因。
市場數據印證著現代汽車的全球實力。2024年,現代汽車集團以723萬輛的年銷量穩居全球前三,第三季度營收達46.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83.6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至2.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22.2億元)。這份成績單,為其在中國市場的復蘇提供了堅實支撐。根據規劃,現代汽車將自2026年起陸續推出混合動力、純電、增程式及燃料電池車型,到2030年實現全球555萬輛銷量目標,其中中國市場占比8%(約44.4萬輛),投入規模較現有水平提升3倍。
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李雙雙透露,公司“智啟2030”計劃將在未來五年推出20款新車,其中13款為新能源車型。產品線將覆蓋D級電動SUV、MPV及轎車等高端序列,并同步拓展出口業務,目標2030年實現50萬輛年銷量(國內30萬、出口20萬)。渠道建設方面,北京現代計劃到2027年將銷售網點擴展至380家,通過“本土化研發+全球品質”戰略重塑品牌競爭力。目前,其供應鏈“朋友圈”已囊括寧德時代、弗迪、大疆等中國頭部企業,為技術迭代提供保障。
人事調整進一步凸顯本土化決心。近日,在一汽-大眾(奧迪)任職超20年的李鳳剛出任北京現代總經理,成為該合資企業首位中國籍總經理。這一舉措被視為股東雙方加碼中國市場的信號。業內人士分析,現代汽車正試圖通過管理層本土化、技術合作本土化、產品定義本土化“三管齊下”,打破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時代的轉型困局。
羿歐的上市,恰逢合資品牌新能源攻勢的關鍵節點。東風日產N7、廣汽豐田鉑智3X等車型已陸續入場,而北京現代選擇以“全生命周期品質”為突破口。其720°鎧甲車身結構、“8橫7縱”電池防護框架、自然無感制動系統等設計,均瞄準用戶對安全與駕乘質感的深層需求。這種“不追風口、做時間朋友”的造車哲學,能否幫助北京現代重返主流賽道,將成為行業觀察的重要樣本。
當部分新勢力品牌因資金鏈緊張而陷入危機,現代汽車的穩健戰略顯得尤為耐人尋味。其全球銷量前三的底蘊、57年制造經驗的積累,以及與中國供應鏈的深度綁定,或許正預示著合資品牌在新能源下半場的另一種可能——以長期主義對抗短期炒作,用技術沉淀重塑市場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