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進博會上,由13家美國農業領域核心協會組成的“美國農產品貿易高級訪華團”抵達上海,參與“中美農產品貿易合作論壇”相關活動。其間,美國谷物協會副總裁卡里·西弗拉斯與北京辦事處主任曼努埃爾·桑切斯接受媒體專訪,圍繞中美農業貿易合作展開深度對話。
美國谷物協會自1982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以來,已在中國市場深耕43年。作為促進美國大麥、玉米、高粱及其衍生品(如乙醇、可溶性酒糟)全球推廣的專業機構,其北京團隊長期致力于推動兩國農業貿易交流。桑切斯在訪談中強調,中國市場對該協會的戰略意義貫穿過去四十余年,“我們持續參與進博會,正是基于對中國市場長期價值的堅定判斷”。
本屆進博會是美國谷物協會第七次參展,協會主席馬克·威爾遜首次親臨現場。在交流環節,這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農業從業者以“農民視角”闡述貿易本質:“農業合作超越單純商業利益,它連接著不同國家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當我種植的作物通過貿易抵達中國家庭時,這種跨越地理的聯結讓我深感自豪。”他特別提到,全球民眾對家庭福祉和下一代發展的關切具有共通性,而農業貿易正是促進這種共情的橋梁。
針對中國合作伙伴,西弗拉斯傳遞了明確信號:“美國農業界始終是可靠的供應方,能夠穩定提供高品質玉米、大麥、高粱及其加工產品。這種可靠性源于數十年持續的技術投入和關系維護。”他指出,進博會為深化現有合作、開拓新機遇提供了關鍵平臺。通過展會,協會既能鞏固與老客戶的信任,也能與潛在伙伴建立聯系。
在談及產品競爭力時,西弗拉斯詳細介紹了美國農業的技術革新路徑。通過精準種植、資源高效利用等手段,美國農民在保持土地可持續性的同時,實現了單位產出提升和成本優化。“這種生產效率使我們能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持續滿足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需求。”他特別強調,盡管面臨關稅等外部挑戰,美國農業從業者始終專注于可控領域——即與中國采購方、進口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對于貿易波動,西弗拉斯表現出務實態度:“中美關系如同海洋,既有風浪也有平靜。我們不會因短期波動改變戰略方向。”他透露,即使在貿易緊張時期,協會仍通過組織中國買家赴美考察、安排美國供應商訪華等方式,保持雙方溝通渠道暢通。“當市場條件成熟時,這些持續積累的信任將轉化為實際合作。”
桑切斯補充道,三次參與進博會的經歷讓他深刻感受到中國市場的活力與潛力。“每次到訪都能發現新的合作空間,這種動態變化正是農業貿易的魅力所在。”他表示,協會將繼續以長期主義為指導,推動兩國農業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