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為奶皮子冰糖葫蘆的小吃突然走紅網絡,不僅在線下門店引發排隊狂潮,更在社交媒體上掀起討論熱浪。這款在傳統冰糖葫蘆基礎上創新改良的小吃,正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國多個城市,成為餐飲界的新晉“頂流”。
在上海某熱門商圈,一家售賣奶皮子冰糖葫蘆的店鋪門前,排隊人群常常延伸至數十米外。工作日中午,仍有消費者甘愿花費近一小時等待購買。據現場觀察,該店周末高峰期排隊時間甚至超過兩小時,部分消費者因原料短缺而空手而歸。類似場景也在北京、杭州、南京等城市同步上演,多家門店因客流量過大被迫采取限購措施,甚至通過線上取號系統緩解壓力。
這款新式冰糖葫蘆的爆火直接推高了市場價格。上海某店鋪將線上售價定為98元/串,線下則為49元/串,店主坦言定價策略源于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更令人咋舌的是,黃牛群體的介入讓價格進一步失控。在二手交易平臺,原本20元左右的普通款被加價至40-70元,南京甚至出現每串100元的極端案例。盡管如此,仍有消費者為嘗鮮支付高額溢價,形成獨特的消費現象。
<社交媒體成為這場狂歡的重要推手。抖音平臺相關話題播放量突破6億次,小紅書上累計瀏覽量達1.2億次。博主們通過特寫鏡頭展示酥脆糖衣與綿密奶皮的碰撞,配合鮮艷果肉的視覺沖擊,成功激發網友的購買欲望。這種“聲畫誘惑”與從眾心理形成合力,推動話題持續發酵。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線上店鋪因訂單暴增不得不安排工人加班生產,導致產品價格出現小幅上漲。
這款小吃的走紅并非偶然。奶皮子作為核心創新元素,此前已在茶飲和乳品領域完成市場教育。2024年老字號紫光園推出的奶皮子酸奶曾創下單日40萬杯的銷售紀錄,瑞幸咖啡今年秋季上新的“奶皮子拿鐵”也收獲大量好評。這些成功案例為消費者建立了品類認知,當相同元素與冰糖葫蘆結合時,自然降低接受門檻。某餐飲分析師指出:“這種跨界融合既保留了傳統小吃的記憶點,又通過口感創新制造新鮮感,精準踩中消費升級趨勢。”
從產品本質看,奶皮子冰糖葫蘆的成功在于精準把握“微創新”尺度。傳統冰糖葫蘆以山楂、草莓等酸甜果肉為主,搭配脆糖殼形成經典口感。新版本在此基礎上裹入奶皮,部分商家還加入脆香米或酸奶餡,構建出“脆-綿-酸-甜”的多層次味覺體驗。這種改良既未顛覆原有認知,又通過差異化形成記憶點,成功實現從街頭小吃到精致甜品的定位升級。
然而,這場狂歡背后也暗藏隱憂。隨著熱度攀升,批評聲音逐漸浮現。部分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太膩”“難吃”“性價比低”,更有甚者直言“排隊兩小時,品嘗五分鐘,后悔一整天”。這些反饋揭示出產品存在的核心問題:過度依賴營銷噱頭而忽視品質把控。某餐飲從業者透露,部分商家為追求利潤最大化,使用劣質奶制品替代原料,導致口感大打折扣。這種短視行為正在消耗消費者信任,為行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回顧近年餐飲市場,從臟臟包到巨型糖葫蘆,多數網紅單品都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奶皮子冰糖葫蘆能否打破這一魔咒?行業觀察者認為,關鍵在于能否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復購。這要求商家在保持創新活力的同時,更要注重產品品質管控和供應鏈優化。只有真正讀懂消費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讓“網紅”變“長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