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界傳來一則重磅消息:在meta公司任職長達十一年零四個月的“PyTorch之父”Soumith Chintala,正式宣布將在十天后離職。這一決定不僅讓扎克伯格痛失一員大將,更被視為整個AI技術圈一個時代的轉折節點。
Soumith Chintala在離職長文中,半感慨半釋然地講述了自己的心境。他表示,休完育嬰假后,他發現團隊處理難題的能力越來越強,項目已不再依賴他的指導。這種變化讓他意識到,是時候開啟新的旅程了。他不想帶著從未嘗試meta之外世界的遺憾繼續前行,也不愿像Guido或Linus那樣,幾十年都專注于同一件事。他渴望去探索未知,做一些小的、全新的、自己還不完全理解,甚至會讓他感到不舒適的事情。
回顧Soumith在meta的職業生涯,可謂輝煌至極。他加入meta后,進入Facebook AI Research(FAIR),負責多個深度學習項目。當時,學術界和工業界對靈活、高效、可擴展的深度學習工具需求迫切,而現有的深度學習框架要么過于復雜,要么限制研究靈活性。于是,在2016年,他和團隊萌生了開發新工具的想法,PyTorch由此誕生。
作為PyTorch的核心開發者,Soumith全程參與了項目的每一個環節。從最初的設計,到管理、擔任產品經理、技術負責人、溝通負責人,再到文檔編寫、發布工程、修復bug,甚至進行增長黑客等工作,他傾注了無數心血。他不僅推動PyTorch從一個想法成長為AI領域重要的基礎設施,還使其在GitHub上獲得了近百萬的Star熱度。
PyTorch的發展歷程堪稱一部傳奇。它的基礎工作最初由一群Torch7貢獻者在線上發起。Torch7由Ronan Collobert、Clement Farabet和Koray Kavuckuoglu于2010年左右開發,Soumith早在2012年就深度參與其中,并在2014年4月成為官方“維護者”。后來,Soumith聯合其他開發者對Torch7的后端進行了重構,使其與Lua脫鉤,可獨立使用。在此基礎上,2016年中,基于Python的新Torch——PyTorch誕生。這個版本繼承了LuaTorch的設計優勢,還引入了自動微分引擎torch.autograd、Parameter概念以及自我賦值的模塊設計等創新功能,讓研究者能夠更高效、靈活地構建深度學習模型。同時,PyTorch還借鑒了Chainer、HIPS/autograd等項目的靈感,并在此基礎上持續創新。
自2017年以來,PyTorch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它吸收了Caffe2的理念,多次迭代編譯器設計,完善分布式計算與GPU優化,擴展領域庫與數據加載機制,逐漸從研究工具成長為覆蓋工業應用的整體化系統。如今,PyTorch已經能夠處理百億級別的訓練,支撐著重新定義智能的基礎模型,幾乎每家主要的AI公司都在生產環境中使用它,從MIT到印度的鄉村課堂等場景中,PyTorch都在被教學。
對于PyTorch的未來,Soumith充滿信心。他表示,雖然自己即將離開,但團隊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Edward、Suo、Alban、Greg、John、Joe和Jana等團隊成員已經能夠獨立應對各種棘手問題,他們為PyTorch大會準備的產品故事條理清晰,項目已經不再需要他的指導。而且,與PyTorch價值觀最契合的文化承載者們如今都在決策層,即便有人離開,也有一長串同樣價值觀契合的人愿意坐上決策桌。他相信,PyTorch可能會在風格上有所變化,但核心價值觀會保持不變,產品也會非常出色。
Soumith出生于印度,自小對數學和計算機充滿濃厚興趣。本科畢業于班加羅爾大學后,他赴美國深造,專注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研究。在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研究生期間,他在頂尖學者的指導下接觸前沿AI技術,這為他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Torch7的維護者到PyTorch的核心開發者,Souith的成長軌跡不僅是個人奮斗的故事,更是現代深度學習工具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一年的耕耘,讓PyTorch從一個初始的想法走向世界,也讓Soumith成為AI工業界無法忽視的關鍵人物。如今,他即將踏上新的征程,人們都期待他在新的領域繼續創造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