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車展的一場行業溝通會上,比亞迪高管李云飛重申了企業對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堅定選擇——持續深耕磷酸鐵鋰領域。他強調,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已形成全球領先的規模優勢、資源儲備與研發能力,現有電池體系在安全性、配套設施完善度及極端環境適應性方面已建立深厚基礎,足以支撐當前市場需求。

針對行業熱議的固態電池技術,李云飛指出,盡管新型電池在能量密度等方面展現潛力,但現有磷酸鐵鋰方案通過持續技術迭代已實現顯著突破。例如冬季保溫技術的升級有效緩解了低溫性能衰減問題,而全國范圍內成熟的充電網絡布局更強化了其應用優勢。他特別提到,過去因非磷酸鐵鋰體系引發的電動車安全事故,曾嚴重損害公眾對新能源車的信任,但消費者往往難以區分電池類型差異。
比亞迪的堅持源于對安全底線的嚴苛把控。李云飛透露,企業所有在售及規劃車型均將沿用磷酸鐵鋰路線,將"安全即豪華"的理念貫穿產品開發全周期。他以中國公交電動化15年實踐為例:全國數百萬輛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動大巴保持零惡性燃燒記錄,這一成果背后是行業歷經多方博弈后達成的技術共識。"每輛大巴承載五六十條生命,安全容不得半點妥協。"他強調,私家車雖載客量較少,但安全標準同樣不容降低。
面對部分品牌為追求續航里程可能回歸三元鋰的趨勢,李云飛呼吁全行業保持理性。他坦言,比亞迪理解技術多元化的必要性,但希望從業者在技術路線選擇時充分考慮安全權重。"行業需要的是加法而非內耗,"他表示,"只有筑牢安全基石,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場發言折射出中國新能源領軍企業對技術路線的戰略定力,也為行業技術競賽注入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