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的開幕式上,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就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對物流行業的影響發表了重要觀點。他指出,隨著這兩項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物流成本有望在五年內顯著降低,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或將降至10%以內。
劉強東分析稱,盡管中國快遞服務以速度快、價格低著稱,但這僅代表物流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無法反映整體成本狀況。當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貨物流動缺乏系統性組織,導致搬運環節過多、效率低下。這種狀況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還降低了資源配置的整體效能。
高物流成本對企業和國家發展均構成挑戰。從宏觀層面看,低效物流導致社會建設資源分散,影響經濟運行質量;從微觀層面看,企業利潤空間被物流成本壓縮,進而限制了技術研發投入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雙重壓力已成為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作為物流行業的技術引領者,京東物流通過十年技術積累,在自動化、智能化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京東已與多個城市展開合作,推動物流設備自動化升級,構建智能物流網絡。這些實踐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展望未來,劉強東描繪了無人化物流的愿景:機器人將深度融入社會生活各環節,物流員工的工作強度大幅降低,可能每周僅需工作數小時。他具體描述道,智能機器人將自主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從無人車取件后直達收件人家門口,通過智能門鎖授權安全入戶投遞。這種場景將徹底改變傳統物流模式,標志數字化時代的全面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