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臺傳來令人痛心的消息: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因肺癌病情惡化,經全力搶救無效后辭世,享年72歲。這位將畢生心血傾注于中國天文學事業的科學家,用23年時間將一個大膽構想變為現實——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在該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國際天文界還在討論下一代射電望遠鏡的可行性時,已在海外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仁東做出了驚人決定:放棄國外相當于國內年薪365倍的高薪職位,回國主持FAST項目。這位曾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副臺長的科學家,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只為實現中國天文學人的百年夢想。在選址階段,他帶領團隊翻越貴州群山,歷時數年考察300余處地質點,最終選定兼具科學價值與經濟性的喀斯特洼地,這項創新方案為國家節省建設成本近30億元。
項目推進過程中,南仁東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韌性。為爭取國際支持,他頻繁往返于國內外學術會議,用充滿激情的演講打動各方;為通過國家立項評審,他帶領團隊完成數萬頁技術文檔;為解決資金缺口,他甚至親自參與設備調試。這種科學家與"推銷員"的雙重身份轉換,源于他對中國天文學走向世界的堅定信念。在他的堅持下,FAST從圖紙走向現實,其靈敏度達到德國波恩望遠鏡的10倍、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2.25倍,能夠捕捉137億光年外的微弱信號。
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技術突破,更在于其無私的奉獻精神。項目建設中,他始終將年輕科研人員推向前臺,自己甘當幕后支撐。當團隊遭遇技術瓶頸時,他連續72小時守在實驗室;當青年學者產生動搖時,他用"我們不僅要看見星空,更要觸摸宇宙"的話語激勵后人。如今,FAST已成為國際天文界的重要平臺,在暗物質探測、黑洞研究、地外文明搜索等領域持續產出重大成果。
南仁東用生命詮釋了科學家的使命擔當。他的辦公室始終擺放著貴州山區的地質模型,墻上掛滿項目推進的時間表,書架上堆滿未及拆封的學術資料。這些遺物見證著一位科學家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需求的崇高境界。雖然他已遠行,但FAST鏡面反射的星光中,永遠躍動著這位追夢人的精神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