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絕味鴨脖不再滿足于街邊小店的定位,當胖東來熟食柜臺8天創下8.2億元銷售奇跡,一場以"餐超融合"為核心的零售革命正在重塑行業格局。超市熟食區排起的長隊,不僅折射出消費習慣的變遷,更預示著零售業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鹵味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絕味食品率先開啟轉型之路。2025年上半年,其門店數量從1.6萬家縮減至1.08萬家,凈利潤同比下降40.71%。面對經營壓力,這家鹵味巨頭在長沙湘江世紀城推出首家"鮮鹵超市",將傳統鹵味店升級為集鹵味、烘焙、飲品、零食于一體的綜合消費空間,徹底打破消費者對鹵味店的固有認知。
走進這家新型門店,90余款商品組成的"鹵味+"矩陣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零食類產品以40余款占據主導,傳統鹵味產品雖保留30余款,但已不再是唯一主角。門店采用超市化運營模式,明亮的燈光、通透的空間設計配合金屬框架與玻璃展柜,營造出輕松舒適的購物環境。入口處配備的購物手推車,更讓消費者享受到自主選購的樂趣。
價格體系的革新同樣引人注目。門店全面取消傳統稱重計價方式,轉而采用盒裝標品化銷售的"一口價"模式。這種透明定價策略有效消除了消費者對"鹵味刺客"的擔憂,在社交平臺上收獲"實惠太多"的積極評價。數據顯示,轉型后的門店客單價較傳統門店提升約35%,夜間消費占比達到42%。
這場轉型背后是供應鏈體系的深度重構。傳統"中央工廠+冷鏈配送"模式雖支撐起萬家連鎖門店,但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突出。新的鮮鹵超市模式要求供應鏈從"大批量、少批次"向"小批量、多批次"轉變,素鹵菜需當日出清,葷鹵菜保質期控制在3至5天。更關鍵的是,門店現場制作即飲飲品和部分鮮食產品,對員工技能、設備配置、食品安全管理提出全新挑戰。
目標客群的擴展是轉型的另一大突破。傳統絕味主要服務外帶熟食消費者,而鮮鹵超市將觸角伸向更廣泛的休閑食品消費群體,特別是注重體驗的Z世代。數據顯示,在2000萬會員中,Z世代占比達63%。這部分人群的消費習慣直接推動品牌轉型——夜間消費頻次是白天的3.2倍,追劇、電競等場景貢獻近60%銷售額。
經營理念的轉變在門店設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從面積窄小的外賣窗口到寬敞明亮的大型餐超,從單一交易場所到休閑體驗空間,這種轉變反映出零售業發展趨勢的深刻變化。門店特別設置的休閑就餐區,配備免費餐具和微波爐,為消費者提供"即買即食"的便利,成為吸引客流的關鍵因素。
絕味的轉型并非個案,而是零售行業"餐超融合"趨勢的縮影。在河南,華豫佰佳超市設置大規模熟食加工區,現蒸黃花魚、熱鹵八寶飯香氣四溢;西安成山農場采用"明廚亮灶"設計,消費者可觀看美食制作全過程;山西太原"開心大集"通過"央廚前置、檔口現制"模式,將生鮮產品占比提升至85%;唐山兆豐生鮮的免費就餐區,成為當地消費者品嘗"第一口鮮"的熱門去處。
這種融合模式的興起,源于電商沖擊下傳統超市的轉型需求。當線上購物成為日常,大型超市必須找到新的存在價值。餐飲與零售的結合,創造出"1+1>2"的協同效應——超市的穩定客流與廣闊空間,遇上餐飲的成熟體系與品牌號召力,形成"逛-吃-買"的閉環體驗,更高效地滿足消費者在同一場景下的復合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