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蝶2025全球創見者大會上,金蝶宣布完成重大品牌升級——將“金蝶云”全面迭代為“金蝶AI”,并同步推出全新AI產品“小K”。這款被定位為中國首個企業級AI原生超級入口的產品,旨在通過構建統一管理平臺,推動企業管理從工具應用向體系化智能協同轉型。目前,“小K”已集成近20個可即時調用的智能體,覆蓋企業全業務流程,大會現場同步開放了小程序體驗通道。
“金蝶小K”的核心突破在于實現了智能體的互聯互通。不同場景下的智能體既能獨立解決專項問題,又能通過統一入口跨場景聯動,形成協同效應。例如,財務智能體與供應鏈智能體的數據互通,可實時優化庫存管理;人力資源智能體與項目智能體的協作,能動態調整團隊配置。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AI工具的孤立狀態,為企業提供了從戰略決策到執行落地的全鏈條智能支持。
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在演講中強調,AI轉型是涉及運營模式、產品形態、商業模式、生態關系、組織架構、人才結構及領導力方式的系統性變革。他提出企業需經歷七個關鍵轉型:運營層面從日常執行轉向戰略監控,產品從功能載體升級為具備自主感知能力的智能系統,商業模式從一次性交易轉向持續服務,生態關系從交易導向轉為智能共生,組織架構從層級制轉向網絡化,人才競爭從數量規模轉向高密度創新,領導力從管控型轉向精神激勵型。
以運營轉型為例,徐少春指出,重復性工作將由智能體完成,企業需聚焦戰略目標監控與資源動態調配。在產品轉型方面,他舉例說明,未來的智能產品不僅能執行指令,還能通過環境感知自主優化功能。商業模式轉型則強調將客戶關系從“單次購買”轉變為“長期訂閱”,通過持續服務創造可預測的收益流。
針對AI技術落地中的挑戰,金蝶中國副總裁、研發中心總經理劉仲文在會后采訪中表示,大模型的“幻覺”問題本質是概率計算的特性,但通過技術優化和工程手段,其影響已大幅降低。他以實際場景為例,目前AI在數據分析、決策輔助、內容生成等領域已具備實用價值,例如自動生成財務報表、優化供應鏈路線等。
關于AI投入的成本效益,劉仲文認為,當前AI應用仍屬于增量投入階段,但其對企業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削減具有長期價值。隨著智能體在更多場景的滲透,企業可通過減少人力依賴、優化資源分配等方式實現總體成本下降。他特別提到,神經網絡型組織架構的推廣,將進一步加速信息流通與決策效率,推動企業向輕資產、高靈活度的方向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