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顆編號為3I/ATLAS的星際彗星正引發科學界的高度關注。這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展現出遠超預測的亮度變化,其異常增亮現象至今未能找到確切解釋。
作為人類已知的第三顆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3I/ATLAS的觀測價值尤為突出。此前發現的2017年"奧陌陌"與2019年2I/Borisov彗星均曾引發科學熱潮,這類短暫造訪的星際訪客為研究其他恒星系統的物質構成提供了獨特窗口。科學家原本預期3I/ATLAS會遵循太陽系彗星的典型行為模式,在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時逐漸增亮。
傳統太陽系彗星的增亮機制主要源于冰質升華過程。當彗星接近太陽時,表面冰層受熱直接轉化為氣體,攜帶塵埃顆粒形成彗發和彗尾。這些反射陽光的塵埃本應使3I/ATLAS的亮度呈現漸進式增強,但實際觀測顯示其亮度增速遠超同類天體。亞利桑那州洛厄爾天文臺與海軍研究實驗室的聯合研究團隊指出,該彗星的增亮速率顯著高于日心距離相近的奧爾特云彗星。
多國航天器組成的觀測網絡捕捉到了這一異常現象。日地關系天文臺(STEREO)雙衛星、太陽與日光層觀測站(SOHO)及GOES-19氣象衛星協同工作,構建起立體觀測體系。由于地面望遠鏡需等待至11月中下旬彗星脫離太陽強光干擾后才能重新觀測,空間探測成為當前唯一有效的研究手段。
針對亮度異常現象,研究團隊提出兩種主要假設。其一涉及彗星接近太陽時的運動速度,其二則指向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若3I/ATLAS的內部成分與太陽系彗星存在本質差異,可能暗示其母恒星系統具有截然不同的化學環境。研究論文特別強調,彗核的成分、結構或形態異常,既可能源于原生恒星系統,也可能在星際旅行中演化形成。
進一步分析顯示,該彗星在距離太陽僅三倍日地距離時,升華過程仍以二氧化碳為主。這種異常的升華模式可能產生冷卻效應,抑制了水冰向水蒸氣的轉化。研究團隊坦言,目前尚未建立能夠準確解釋該現象的物理模型,導致對彗星過近日點后的行為預測充滿不確定性——其亮度可能持續增強、趨于穩定或迅速衰減。
這顆神秘彗星正以獨特方式挑戰現有認知體系。當它最終脫離太陽強光照射后,科學家有望通過持續觀測揭開更多隱藏特性。研究團隊強調,后續觀測數據或將為構建更精確的物理模型提供關鍵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