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搭載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沖破夜幕,成功升空。火箭尾焰劃出耀眼軌跡,震耳的轟鳴聲中,一群身影卻迅速轉身,朝著發射塔架奔去——他們是承擔射后恢復任務的航天科技人員。
發射后不到5分鐘,火箭仍在空中飛行,第一批科技人員已頂著焦糊氣味返回發射區。發射塔架在發射時承受了全部起飛壓力,直面高溫與聲浪的沖擊,受損情況亟待評估。其中,活動發射臺首當其沖,其系統龐大、結構復雜,僅液壓管路接頭就多達數百個,需逐一緊固、擴孔、清洗、潤滑,嚴重損壞的部件更要及時更換,最后還需涂抹防熱涂料、噴漆并進行功能聯調。科技人員李保占邊操作邊解釋:“每個螺釘、每處接頭、每個信號都不能出錯,這是下次發射的基礎。”
任務接踵而至。平臺專業人員高飛和同事爬上近300級臺階,合攏回轉平臺、設置安全網、統計射后損壞情況。作為第二梯隊,他們需對機械、電控、液壓等部件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無隱患后才能合攏活動工作平臺,為設備撤場提供保障。另一邊,臨射前撤離至1.5公里外的空調、消防等專業人員也迅速返回,查看塔架周邊火情、修復消防設備。科技人員閔一凡指著被吹開的密封板和斷裂的鋼結構說:“每一套設備的零部件和螺絲釘都要檢查到位,不能留一絲隱患。”
科技人員趙巖對任務流程中的設施設備了如指掌。他帶領團隊第一時間返回塔架,按高、中、低三個等級快速響應,完成射后恢復和狀態轉換。后續,他們還將對設備進行靜態及運行檢查考核,確保性能穩定。供氣設備檢修、加注管路吹除、活動發射平臺維護……夜色中,橘紅色尾煙已散,設備的嗡鳴聲卻愈發清晰,科技人員的身影仍在忙碌,發射場的工作從未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