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整體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山西汾酒憑借其獨特的產品策略與全國化布局,交出了一份穩健的成績單。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務報告,2025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實現營業總收入329.24億元,同比增長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14.05億元,同比增長0.48%。這一表現不僅在行業調整期顯得尤為突出,更使其成為少數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企業之一。
與行業整體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白酒企業同期業績出現明顯下滑。數據顯示,已披露三季報的上市酒企中,除貴州茅臺與山西汾酒外,其余企業營收與凈利潤普遍呈現兩位數降幅,部分企業凈利潤跌幅甚至超過100%。這種分化格局下,山西汾酒的抗風險能力與市場韌性備受關注。
產品結構的優化是山西汾酒抵御行業寒冬的核心支撐。公司通過“抓青花、強腰部、穩玻汾”的策略,構建了覆蓋高端、次高端與大眾消費的全價格帶產品矩陣。其中,青花系列作為高端旗艦產品,持續拉升品牌高度;老白汾、巴拿馬系列精準承接商務宴請與日常消費場景;玻汾則以高性價比鞏固大眾市場基礎。這種多層次布局使企業擺脫了對單一產品的依賴,2025年前三季度,汾酒系列產品貢獻收入321.71億元,占總營收的97.7%,成為業績增長的“壓艙石”。
在市場拓展方面,山西汾酒的全國化戰略進入深化階段。由于本土山西市場已接近飽和(市占率超80%),企業將增長重心轉向省外市場。根據規劃,2025年至2030年為“全國化2.0”階段,目標將省外營收占比提升至65%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這一戰略已取得實質性突破:省外市場實現收入218.13億元,同比增長12.72%,占比達66.47%,提前完成階段性目標。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活躍區域的增速尤為顯著,品牌跨區域滲透與渠道下沉策略成效顯現。
品牌建設與渠道管理的雙輪驅動,為全國化戰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品牌層面,企業通過高鐵、機場等高端場景的廣告投放,聯合媒體打造《醉美中國年》等文化IP,強化品牌認知;在渠道層面,推出“汾享禮遇”終端激勵體系,推進電商渠道會員精細化運營,并通過全流程費用管控提升渠道效率。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品牌影響力,也增強了市場掌控力。
與行業競品相比,山西汾酒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2025年前三季度,瀘州老窖營收同比下降4.84%,凈利潤下降7.17%;洋河股份營收同比下降34.26%,凈利潤降幅達53.66%。而山西汾酒憑借穩健的增長態勢,已穩固行業前三地位。這一轉變源于企業戰略的適時調整:從過去追求“汾酒速度”轉向高質量發展,強調“穩健壓倒一切”,避免市場過熱帶來的潛在風險。
支撐長期增長的底層邏輯在于供應鏈與戰略布局的雙重優化。自2009年起,企業持續推進原糧基地建設,形成覆蓋山西、吉林、甘肅、內蒙古等地的150余萬畝標準化種植網絡,從源頭保障產品品質與供應鏈穩定。在市場層面,全國化2.0戰略仍處于紅利釋放期,南方潛力市場尚未充分開發;產品層面,“青花+腰部+玻汾”的組合將持續優化結構;消費群體層面,針對Z世代的年輕化布局已初見成效;國際化層面,清香型白酒的品類優勢與企業歷史底蘊,為其拓展全球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
當前,白酒行業正經歷深度調整,高增長時代告一段落,企業如何通過產品創新、市場深耕與品牌升級實現可持續增長,成為關鍵命題。山西汾酒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兼具戰略前瞻性與戰術可操作性的參考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