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匯聚全球AI產業領袖的晚宴上,鎂光燈聚焦處,第三排一位身著深色西裝的男士引發媒體集體追問——這位來自大陸的企業家,正是勝宏科技董事長陳濤。當晚,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等科技巨頭環坐黃仁勛左右,而陳濤作為唯一受邀的大陸企業家,其身份直到數月后才被揭曉。
支撐陳濤站上這個舞臺的,是一組令行業側目的數據:英偉達AI服務器所需的PCB(印刷電路板)中,七成來自勝宏科技。這種被譽為"電子產品之母"的核心組件,承擔著連接芯片與所有電子元件的重任,猶如人體的骨骼經絡。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當下,勝宏掌握的20層以上HDI(高密度互連)板技術,成為打開全球頂級供應鏈的鑰匙。
勝宏的崛起始于2003年。當時還在臺資PCB廠擔任銷售的陳濤,帶著三個業務員在深圳、惠州兩地奔波,兩個月斬獲200萬元訂單。但這位不甘于做職業經理人的甘肅漢子,在2006年做出驚人決定:質押全部股權,在惠州投建400畝生產基地。這個被同行視為"瘋狂"的舉動,實則暗含深意——他拆解進口電路板逐層研究,帶領團隊攻克埋孔、層壓等高難度工藝,硬是從技術空白中殺出一條血路。
2017年全球PCB行業調整期,當多數企業猶豫觀望時,陳濤再次展現其戰略魄力:斥資十幾億元新建高端產線,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車和AI賽道。兩年后成立的HDI事業部,更將研發重心直指6階24層乃至10階30層先進技術。這種"賭未來"的勇氣,在2024年AI服務器需求爆發時得到回報——當競爭對手還在調試設備時,勝宏已實現穩定量產,良率達到驚人的98.5%。
支撐這份成績的,是陳濤打造的"半導體級"智慧工廠。在這里,24小時輪班的工地與同步推進的設計、樁基、鋼結構工程,創造出45天完成土建到設備搬入的行業奇跡。更關鍵的是質量管控體系:陳濤親自設立"寧可多花錢,絕不讓次品流出"的紅線,將良率置于產量之上。這種嚴苛管理,讓勝宏通過英偉達嚴苛審核,成為其AI供應鏈中難以替代的環節。
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直接。2025年上半年,勝宏科技營收突破90億元,凈利潤達21億元,均實現翻倍增長。股價從40多元飆升至最高355元,公司市值突破2300億元,陳濤夫婦身價隨之暴漲至700億元。而就在一年前,這個數字還停留在130億元。
回望陳濤的創業軌跡,1995年新疆喀什二輕局的"鐵飯碗"與廣東熱土的碰撞,成為其人生的關鍵轉折點。從銷售員到企業掌舵者,他始終保持著西北漢子特有的堅韌:每天堅持晨跑一小時,午間雷打不動進行拉伸運動,即便再疲憊也要保持儀表端正。這種自律與執行力,滲透在勝宏科技的每個環節——2017年擴產期間,他深夜巡查工地,對未擰緊的螺絲當場開罰單。
當媒體將陳濤比作"PCB界的任正非"時,這位53歲的企業家仍在技術前沿沖鋒。在AI算力競賽日趨激烈的當下,他深知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時代拋棄。從戈壁灘走出的戰士,如今依然戰斗在全球科技競爭的最前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