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量子計算領域迎來重大突破——其核心量子錯誤糾正算法成功在 AMD 商用 FPGA 芯片上實現實時運行,且速度達到實時糾錯需求的 10 倍。這一成果不僅引發科技界高度關注,更在資本市場激起強烈反響:AMD 當日股價飆升 7.6%,市值單日增長約 290 億美元;IBM 股價同步上漲 8%,凸顯市場對量子計算商業化進程的樂觀預期。
量子計算機長期面臨的核心挑戰在于量子位的脆弱性——環境噪聲極易導致計算錯誤,而傳統糾錯方案依賴定制化硬件,成本高昂且擴展性差。IBM 的突破性方案通過引入量子低密度奇偶校驗碼(qLDPC),特別是其自主研發的“雙變量自行車碼”,將編碼效率提升到新高度:相比主流表面碼,該技術僅需十分之一的物理量子位即可保護一個邏輯量子位,大幅降低了硬件需求。
技術實現的關鍵在于算法與硬件的協同創新。qLDPC 算法顯著簡化了實時解碼的計算復雜度,使原本必須由專用 ASIC 芯片完成的糾錯任務,得以在 AMD FPGA 芯片上以納秒級響應速度運行。IBM 開發的 Relay-BP 解碼器架構進一步將效率提升 5 至 10 倍,無需依賴大型高性能計算集群即可實現實時糾錯,為量子計算規模化部署掃清障礙。
這一突破源于 IBM 與 AMD 今年 8 月啟動的“量子中心超級計算”戰略合作。雙方將 AMD 的 CPU、GPU 及 FPGA 芯片深度整合至量子計算生態,使通用硬件承擔起實時控制、數據處理及錯誤糾正等核心功能。AMD 賽靈思系列 FPGA 芯片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成為連接經典計算與量子計算的橋梁,鞏固了其在下一代計算架構中的核心供應商地位。
從商業視角看,此次技術躍進直擊量子計算商業化痛點——可擴展性與成本控制。將糾錯功能從定制硬件轉移至成熟商用芯片,不僅驗證了“經典-量子混合架構”的可行性,更推動量子技術向工程化、規模化方向邁進。投資者對此反應熱烈,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量子計算商業化前景的信心。
技術突破的進程比 IBM 規劃的路線圖提前一年完成。根據其 2028 年目標,代號為“Starling”的大規模容錯量子計算機將搭載 200 個邏輯量子位,執行一億次量子操作。此次算法驗證的成功,為這一宏偉目標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標志著量子計算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邁出決定性一步。
行業分析指出,通用量子計算機的崛起將對現有加密體系構成挑戰——以 RSA 和 ECC 為基礎的公鑰加密可能面臨失效風險。而此次在通用芯片上實現高效糾錯,為后量子加密(PQC)解決方案的普及鋪平道路,有望加速全球數據安全防御體系的升級。據悉,IBM 計劃于下周一發布詳細研究論文,披露更多技術細節,引發業界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