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近日迎來一場國際科技盛會——2025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300余位頂尖科學家與800名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齊聚甌江之畔,共同探討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議題。峰會期間,備受矚目的2025可持續發展青年科學家獎正式揭曉,204位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青年學者參與競爭,最終四位科學家脫穎而出。
英國Porotech聯合創始人劉穎俊憑借化合物半導體材料領域的突破性研究獲得殊榮。這位青年科學家開發的創新材料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提供了關鍵支撐。意大利都靈大學教授瑪麗安杰拉·魯索在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為癌癥早期診斷開辟了新路徑。瑞士學者沃爾夫岡·特雷斯因有機光伏技術的突破性貢獻獲獎,他研發的新型材料使太陽能轉換效率顯著提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輝教授則因光子量子計算研究獲得認可,其團隊在量子糾纏操控方面取得國際領先成果。
本屆評獎聚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清潔能源、氣候變化等8個關鍵領域。數據顯示,申報者數量較去年增長35%,國際申報比例提升至42%。獲獎研究普遍呈現跨學科特征,其中鈣鈦礦光伏技術轉化效率突破28%的成果尤為引人注目。這項由多國科研團隊聯合攻關的技術,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該獎項由三大國際科研機構聯合發起,明確規定申請者年齡不得超過45歲。本屆獲獎者平均年齡38歲,來自高校、企業和獨立實驗室等不同機構,充分體現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屆獲獎者中已有5項研究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包括新型電池技術、智能醫療設備等,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評審委員會專家指出,本屆獲獎項目不僅具有前沿性,更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從量子計算到生物醫藥,從清潔能源到新材料,這些研究都緊密圍繞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特別是跨學科合作成為顯著特點,多位獲獎者的研究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領域,這種融合創新模式正在推動科技進步進入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