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業迎來重大突破,AMD市值首次跨越4000億美元關口,周五收盤時達到41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躍升得益于公司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兩大前沿領域的雙重突破,以及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的廣泛認可。
在人工智能領域,AMD與OpenAI的合作成為近期股價飆升的核心催化劑。10月初,雙方達成一項涉及6GW芯片的供應協議,AMD還可能獲得OpenAI 10%的股權。這一合作不僅驗證了AMD在AI芯片市場的技術競爭力,更讓華爾街對其未來收入增長充滿期待。匯豐銀行分析師Frank Lee在最新報告中指出,AMD在GPU市場的收入潛力可能超過今年預期73億美元的十倍,其最新MI350系列產品正逐步縮小與行業龍頭英偉達的性能差距。
競爭對手英特爾的財報表現,反而為AMD的樂觀前景提供了佐證。瑞穗證券分析師Jordan Klein觀察到,英特爾提到個人電腦和通用服務器市場需求強勁,而這兩個領域正是AMD的核心市場。他強調,AMD在云服務和AI相關服務器CPU需求增長中占據最有利位置。Susquehanna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也指出,英特爾的財報凸顯了其面臨的持續競爭壓力,服務器市場份額正持續流向AMD。今年以來,AMD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一倍,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的排名從年初的第44位躍升至第21位。
量子計算領域的突破則為AMD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周五,IBM宣布成功在AMD制造的商用芯片上實時運行量子糾錯算法,這一成果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完成。量子計算機雖潛力巨大,但量子比特的易錯性長期制約其發展,糾錯算法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IBM研究部門負責人Jay Gambetta表示,該研究不僅證明了算法的現實可行性,更展示了其在非定制芯片上的高效運行能力——運行速度比需求快10倍,且成本可控。這一消息直接推動AMD盤中股價上漲7%,IBM上漲約8%,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佳單日表現。
事實上,AMD與IBM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合作早已展開。今年8月,雙方宣布將共同開發量子計算能力,目標是在2029年前推出名為Starling的量子計算機。此次在現成芯片上成功運行量子糾錯算法,標志著雙方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也為量子計算的商業化應用鋪平了道路。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AMD在AI和量子計算兩大領域的協同布局,使其在科技股中脫穎而出。一方面,AI芯片需求持續爆發,AMD憑借與OpenAI的合作和技術升級,正加速搶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量子計算的突破為其開辟了新的增長賽道,與IBM的合作更凸顯了其在跨領域技術整合中的優勢。隨著兩大戰略方向的持續推進,AMD的市值增長或遠未觸及天花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