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在近期訪談中透露,受服務器與個人電腦處理器需求激增影響,公司芯片庫存正以超預期速度消耗,預計到2026年第一季度將面臨庫存見底的風險,屆時滿足市場需求將面臨嚴峻考驗。
據內部數據,數據中心與客戶端CPU需求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其中,英特爾“至強”(Xeon)系列服務器CPU的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尤其是面向人工智能領域的Xeon 6“Granite Ridge”芯片,已成為推動需求增長的核心力量。為應對這一局面,英特爾已啟動生產線擴張計劃,重點推進Intel 7工藝節點的產能建設,但即便如此,公司仍預測芯片供應緊張狀況將從2026年起持續。
大衛?津斯納此前在財報會議中曾提及,當前芯片產能處于緊張狀態。他表示,團隊通過高效運作,成功滿足了季度內的超額需求,但預計供需緊張局面將持續至2026年。為此,英特爾正與客戶緊密合作,通過價格調整和產品組合優化等手段,最大化利用現有產能,力求實現供需平衡。
進一步了解發現,此次價格調整主要針對已上市一段時間的Raptor Lake處理器。缺貨現象的成因,除市場需求旺盛外,還與英特爾優先保障服務器芯片生產有關。為平衡服務器與消費市場的供應,英特爾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對Raptor Lake處理器進行調價,在現有150至160美元價格基礎上上調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2.3元),漲幅超過10%。這一舉措既是應對庫存壓力的策略,也是優化市場供需結構的重要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