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公司Omdia最新報告指出,隨著6G標準制定進程加速,決定其長期發展方向的系統架構決策將在較短時間內落地。Omdia高級首席分析師Gabriel Brown強調,設計6G架構需同時滿足兩大核心挑戰:既要支撐2040年先進服務需求,又要確保初始部署符合當前商業模式的成本承受能力。這一觀點在3GPP技術指導組6G全體會議上引發廣泛討論,并直接影響了6月批準的"6G系統架構研究"與"6G無線電研究"兩項核心議程。
獨立組網(SA)模式將成為6G從啟動階段就采用的核心方案。3GPP明確要求6G架構需比5G更簡化,減少技術選項以加速商用進程。具體實施層面,6G無線接入網(RAN)將部署在共享5G頻譜與新增6G頻譜的混合環境中,其中中高頻段(如FR3"黃金頻段")的引入成為關鍵突破。這種架構通過多無線接入技術頻譜共享(MRSS)機制,利用前向兼容的5G物理層實現低開銷的5G/6G協同運行,有效規避了4G/5G動態頻譜共享中的干擾難題。
MRSS技術的經濟優勢在初期階段尤為突出。運營商可復用現有5G無線設備與天線,僅需進行基帶軟件升級并部署演進后的6G核心網即可實現網絡遷移。Omdia分析顯示,這種模式在覆蓋層建設階段可節省高達40%的資本支出。但隨著用戶向6G遷移,新增頻譜需求將推動移動設備與RAN側的硬件更新,MRSS的戰略價值將逐步轉向容量補充角色。目前行業仍在探討雙連接或雙棧技術作為補充方案的可能性,但這些選項因增加系統復雜性,需通過價值驗證才能納入標準體系。
核心網演進路徑呈現明顯延續性特征。Heavy Reading的運營商調研顯示,52%的受訪者認為6G核心網將基于5G核心網升級,僅12%支持全新架構。這種選擇背后是運營商對云平臺、容器化網絡功能(CNF)等基礎設施投資的保護需求。當前為5G核心網部署的電信云環境,預計將直接支撐初期6G服務,這意味著運營商在云基礎設施的投入可獲得跨代延續價值。
新型核心網功能設計聚焦控制平面精簡化。6G計劃重構接入管理功能(AMF)與會話管理功能(SMF),通過剝離非必要信令流程,構建僅支持數據服務(如移動性、會話管理)的極簡控制平面。這種設計可使非接入層(NAS)信令量減少30%以上,顯著降低設備軟件棧復雜度。新功能預計采用雙模5G/6G共址部署模式,通過軟件升級實現功能擴展,資本支出可控制在5G同類功能的60%水平。
AI原生架構成為6G標準制定的關鍵變量。盡管5G已通過AI數據框架實現網絡自動化,但6G需在標準層面為AI技術預留更系統的集成空間。Gabriel Brown指出,2029年發布的3GPP Release 21將定義AI框架性標準,允許設備商自主開發AI原生子系統。這種開放策略既應對了AI技術成熟度不足的現實,又為產業創新保留了彈性空間。當前行業爭論焦點集中在如何平衡AI功能集成度與網絡標準化程度,這將成為影響6G商用節奏的重要因素。
經濟性考量貫穿6G架構設計全過程。標準制定者需在技術先進性與商業可行性間尋找平衡點,既要確保架構具備支撐未來二十年服務的能力,又要避免因過度超前導致部署成本激增。這種雙重約束下,頻譜共享技術、核心網演進路徑與AI集成策略的選擇,將成為決定6G能否實現規模商用的關鍵變量。隨著標準討論進入實質階段,產業界正加速形成技術共識,為2030年左右的6G商用部署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