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爆發(fā)式增長態(tài)勢,不僅銷量持續(xù)攀升,滲透率更是突破50%,一舉成為汽車行業(yè)的主流選擇。新能源汽車憑借排放低、性能強勁以及智能化程度高等顯著優(yōu)勢,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青睞。國家層面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也是大力扶持,推動其成為不可逆轉的發(fā)展大趨勢。
然而,部分所謂的專家和汽車廠商卻提出質疑,聲稱國內新能源汽車本質上并不環(huán)保。他們指出,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電池報廢后的回收處理可能帶來環(huán)保壓力;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電能主要依賴煤電等火電供應,新能源汽車難以實現全鏈條環(huán)保。這些觀點看似有理有據,在過去確實也讓人難以反駁,但如今情況已大不相同。
日前,央視公布的一組數據引發(fā)了廣泛關注。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綠電交易量高達2026億千瓦時。按照這一平均數值推算,全年綠電交易額有望達到2400億千瓦時。盡管與全年9.8萬億千瓦時的總電力消耗量相比,這一數字占比不算高,但如果將這些綠電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車,其產生的效果將十分驚人。
以一輛理想L8為例,其全年驅動耗電量為3152千瓦時,純電行駛里程可達15797公里,這基本代表了大多數用戶一年的行駛里程。按照2025年預估的綠電交易量計算,這些綠電足以支持7700萬輛純電車行駛一整年。而截至2024年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為3140萬輛,遠低于這一數值。
綠電,即通過太陽能、風力、生物質能、地熱等清潔渠道生產出來的電能,在國內主要以太陽能和風能發(fā)電為主。2400億千瓦時的綠電,能夠滿足7700萬輛純電車每年行駛15000公里的用電需求。而且,像理想L8這樣的中大型SUV電耗相對較高,許多尺寸和重量較小的純電車能耗更低。還有大量插混和增程車型,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全年產生的綠電能夠“供養(yǎng)”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至少在一億輛以上。
有人或許會質疑,每年2400億千瓦時的綠電交易并未明確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確,目前沒有明確規(guī)定綠電必須全部供給新能源汽車,但也沒有限制新能源汽車使用綠電。隨著國內風電、光伏發(fā)電規(guī)模不斷擴大,中西部地區(qū)大量新建相關項目,綠電的增量將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數量也在持續(xù)增加,二者呈現出正相關的增長趨勢。因此,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本質上就是環(huán)保的。
綠電的增多不僅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環(huán)保屬性,還能有效控制電能價格。在許多地方,盡管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xù)增長,但充電價格并未明顯上漲。以蘭州為例,這座二線末尾城市,5毛多電價的充電場隨處可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使用成本依然較低。
對于那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fā)展不力,卻質疑其環(huán)保性的廠商來說,是時候轉變思路了。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大勢已不可阻擋,只有積極擁抱這一趨勢,才能實現及早轉型。否則,當比亞迪等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占據大量市場份額后,再想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恐怕為時已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