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部近期開展的實戰化訓練中,一支由無人車和四足機器人組成的偵察編隊成為焦點。這支智能裝備編隊在執行任務時,展現出科技與實戰融合的生動場景。陸軍研究院某中心科研團隊與一線作戰人員密切協作,通過智能指控系統實時規劃偵察路徑,并動態調整裝備部署方案,為任務成功提供關鍵支撐。
訓練現場突發狀況考驗著人機協同能力。當偵察編隊接近目標區域時,一臺四足機器人突然偏離預定路線。科研工程師孔某迅速判斷為導航系統受干擾,立即建議實施人工干預。指揮員綜合研判后,果斷下達調整指令,機器人很快重新歸位。這次意外處置驗證了智能裝備在復雜環境下的適應性,也凸顯了人機混合控制模式的重要性。
該中心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科研機制,推動技術創新與實戰需求深度對接。科研人員定期下沉至部隊訓練一線,與作戰參謀、分隊指揮員共同設計驗證方案,將裝備使用中暴露的問題轉化為攻關課題。這種"結對子"模式催生出新型聯合攻關團隊,成員涵蓋機關參謀、領域專家、科研骨干和實裝操作員,形成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創新鏈條。
青年科研骨干朱博士的研發經歷頗具代表性。她牽頭開發的圖像處理系統在訓練場接受實戰檢驗時,發現存在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通過連續跟訓,她采集了海量戰場圖像數據,系統優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更值得關注的是,她與作戰人員建立的常態化交流機制,使系統功能設計更貼合實戰需求,偵察目標識別效率顯著提升。
這種"從訓練場到戰場"的轉化路徑正在產生實效。該中心今年推出的多項創新成果已應用于作戰任務,涵蓋智能指揮、目標識別、裝備控制等多個領域。通過持續優化"下部隊調研-聯合攻關-實戰驗證"的閉環模式,科研成果轉化周期大幅縮短,為部隊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在某西北訓練基地,塵土飛揚的演習場上,科研人員與作戰部隊的協同場景每天都在上演。智能裝備在復雜地形中接受考驗,科研團隊在實戰環境中完善技術,這種雙向互動正在重塑軍事科技創新的生態體系。隨著更多創新成果落地,部隊作戰能力建設正邁入智能化發展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