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華經開區東廣人工智能谷,一座聚焦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創新平臺正式投入運營。作為西部地區首個全場景賦能中心,該平臺由成華經開區聯合卡諾普、跨維智能、創新奇智等“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頭部企業,以及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同打造,旨在突破傳統工業機器人“剛性作業”局限,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落地應用。
啟動儀式上,成華經開區與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設立的“立園滿園”工作站同步揭牌。這一舉措標志著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通過整合高校科研資源與企業技術需求,構建從人才培養到場景驗證的完整生態鏈。據介紹,該中心將重點打造“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場景驗證-人才培育”四位一體體系,覆蓋工業制造、文旅服務、醫療健康、農業作業及特殊環境作業等多元化場景。
在簽約環節,成都機器人創新發展有限公司與多家企業達成深度合作。跨維智能宣布將率先推進“人形機器人商貿服務場景”落地,其研發的具身機器人計劃入駐東郊記憶文創園區、熊貓基地等熱門文旅場所,提供智能導覽、商品遞送等服務,并逐步向全市、全國推廣。卡諾普聚焦工業機器人制造業場景,天鏈機器人著力開發復合機器人無人超市,邁特利爾則專注雙臂協作機器人在精密制造領域的應用。
活動現場,跨維智能展示的DexForce W1 Pro機器人引發關注。該設備通過視覺與觸覺多模態感知系統,可精準識別并抓取不同材質的汽車零部件,高效完成模擬汽車總裝SPS工位的零件分揀與供料任務。據技術人員介紹,其搭載的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采用Sim2Real技術,實現虛擬仿真訓練到真實場景部署的無縫銜接,將傳統工業機器人換線調試周期從數周壓縮至小時級,汽車總裝產線SPS分揀環節自動化率可提升至60%以上。
成華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依托區域成熟的工業基礎與文旅資源優勢,中心將重點突破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的自適應交互與自主決策能力,提升技術泛化水平。例如,在醫療場景中探索輔助手術機器人,在農業領域開發智能采摘設備,在應急救援中部署特殊環境作業機器人,推動技術從單一工廠場景向千行百業延伸。
此次賦能中心的投運,標志著成華經開區機器人產業正式邁入具身智能時代。通過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區域將加速從傳統工業機器人制造向服務型智能機器人轉型,力爭在全市機器人產業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為智能制造與智慧生活提供核心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