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在近期訪談中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內小米將沖擊全球企業百強榜單。這一目標不僅延續了雷軍十年前"對標蘋果"的戰略愿景,更展現出企業在高端化轉型后的技術自信。
根據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數據,小米集團2024年營收達3659億元人民幣,位列第297位。但距離第100名企業6336億元的營收門檻,仍存在近2700億元的差距。盧偉冰坦言,要實現這個跨越式目標,芯片研發將成為核心突破口。
企業戰略調整的背后是五年高端化進程的深刻積累。2019年小米9首次突破3000元價格帶遭遇市場冷遇,時任Redmi總經理的盧偉冰反思稱,當時對高端化的理解僅停留在硬件參數堆砌層面。2021年MIX Fold折疊屏和12S Ultra的接連受挫,更讓管理層意識到技術護城河的重要性。
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研發投入同比激增47%至131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投入總和。近三年申請的2.3萬件專利中,影像技術和快充領域占比超60%,這些技術布局與芯片研發形成協同效應。盧偉冰特別指出,未來手機市場將明顯分化為具備自研芯片能力和依賴外部供應的兩類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提出五年發展期恰逢全球AI產業變革周期。與特斯拉通過電動化重構汽車行業類似,小米正試圖通過AIoT技術重新定義智能硬件的價值標準。目前其生態鏈已覆蓋手機、家電、穿戴設備等89個品類,全球月活用戶突破6億。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小米海外營收占比已達48%。歐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67%,西班牙等重點國家市占率進入前三。這種"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的三重盈利模式,正在改變傳統硬件企業的估值邏輯。
對于沖擊世界百強的挑戰,行業分析師指出,小米需要同時實現年均20%以上的營收增長,并保持研發投入占比不低于6%。這既考驗技術突破能力,也依賴生態協同效率。盧偉冰強調,真正的考驗不在于財務數字追趕,而在于能否抓住AI技術升級的歷史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