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發布的季度財報中,流媒體巨頭Netflix向投資者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公司正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但強調AI技術將作為輔助工具服務于影視創作,而非取代人類藝術家的核心地位。首席執行官泰德·薩蘭多斯在財報會議上直言:"偉大的故事需要偉大的講述者,AI可以成為創作者的放大器,但無法憑空創造藝術價值。"
據財報披露,Netflix已在多個影視項目中試點應用生成式AI技術。阿根廷科幻劇《永恒漫游者》最終集的建筑坍塌場景,通過AI生成技術實現了傳統特效難以達到的逼真效果;喜劇電影《快樂吉爾莫2》開場鏡頭中,AI技術讓主演呈現年輕化形象;而懸疑劇《億萬富翁的避難所》制作團隊則利用AI進行服裝和場景的概念預覽。這些應用均聚焦于制作流程的優化,而非內容創作本身。
薩蘭多斯特別強調技術應用的邊界:"我們投入AI不是為了追逐噱頭,而是要讓故事講述更高效、更具創新性。"這種定位在行業內引發廣泛討論。相較于完全替代人類創作,Netflix更傾向于將AI定位為"創意加速器",通過自動化處理重復性工作,使藝術家能專注于核心創作環節。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Netflix的實踐反映了流媒體平臺在技術創新與人才保護間的微妙平衡。雖然AI輔助工具降低了特效制作成本、縮短了后期周期,但視覺特效行業仍擔憂工作崗位的縮減。以建筑坍塌場景為例,傳統需要數十人團隊數周完成的工作,現在可能由AI在更短時間內生成初版,再經藝術家調整完善。
這種技術變革的爭議在OpenAI推出Sora2音視頻生成模型后達到新高度。該模型因缺乏防止深度偽造的防護機制,引發好萊塢演員工會強烈反對。演員布萊恩·克蘭斯頓聯合工會敦促技術方建立更嚴格的倫理框架,防止未經授權使用演員形象。對此,薩蘭多斯承認技術進步帶來的挑戰,但表示對影視內容創作"保持樂觀",認為當前AI在長視頻領域的連貫性和創意深度仍存在明顯局限。
從財務數據看,Netflix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7%至115億美元,雖未達市場預期,但AI技術應用帶來的成本優化潛力備受關注。公司每年在原創內容上投入超170億美元,若能在特效、后期等環節實現效率提升,將顯著改善利潤率。這種商業考量與技術戰略形成雙重驅動。
版權與倫理問題成為AI影視應用的核心爭議點。技術方在模型訓練中使用的海量影視數據,涉及大量未獲授權的藝術家作品。演員工會指出,這種"數據掠奪"不僅侵犯知識產權,更可能通過深度偽造技術威脅演員職業生涯。Netflix雖未直接涉及模型訓練爭議,但其廣泛應用AI工具的實踐,使平臺成為行業倫理討論的焦點。
行業分析師認為,Netflix的AI戰略具有標桿意義。作為全球最大流媒體平臺,其技術應用方向將影響整個行業的創新節奏。若AI輔助工具能證明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其他制片方可能加速跟進,推動行業技術升級。但這種變革也要求建立新的權益分配機制,確保技術進步不會損害創作者利益。
薩蘭多斯關于"AI不會取代創造力"的表態,既是對投資者的承諾,也是對創意社區的安撫。然而,隨著AI在劇本生成、角色設計等領域的技術突破,這種"工具論"定位可能面臨考驗。當前影視行業正站在技術變革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效率提升與藝術價值保護間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決定行業未來格局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