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當下,上汽集團憑借對長期主義的堅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從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到新能源領域的突破創新,再到海外市場的深度布局,上汽集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穩中求進”的戰略智慧。
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上汽集團連續二十一年躋身《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其全球影響力持續擴大。今年以來,上汽集團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前九個月終端累計零售量達337.8萬輛,穩居行業首位;其中9月單月銷量突破44萬輛,同比增長40.4%,環比增長21%,一舉超越競爭對手近5萬臺。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上汽集團對長期主義理念的深度踐行。

自主品牌成為上汽集團增長的核心引擎。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計銷量達204.4萬輛,同比增長29.2%,占公司總銷量的比重提升至64%,較去年同期增加4.3個百分點。這一成績的取得,源于上汽集團在技術研發上的持續投入。特別是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已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前九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08.3萬輛,同比增長44.8%,成為推動整體增長的關鍵力量。
技術突破與市場反饋形成良性互動。上汽集團推出的多款新能源車型均取得優異市場表現:搭載“固態電池”技術的全新MG4上市24天交付量即突破萬輛;智己LS6憑借恒星超級增程技術,助力智己汽車9月銷量過萬;榮威M7 DMH搭載6.0超級混動系統,以越級性能引爆市場。這些產品的成功,驗證了上汽集團“技術賦能產品,產品反哺技術”的創新路徑。
在合資業務領域,上汽集團同樣展現出戰略定力。面對行業轉型壓力,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兩大合資品牌通過“本土化”策略開辟新局面。別克至境L7在未公布價格和配置的情況下即收獲2萬輛盲訂訂單,奧迪E5 Sportback上市30分鐘訂單突破10153臺,這些案例表明,合資品牌只要深度融合中國市場需求,同樣能實現轉型突破。
智能化時代,上汽集團構建起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面對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上汽選擇與Momenta、大疆、華為、地平線等四大技術領導者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覆蓋全技術路徑的生態圈。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策略,使上汽在技術變革中始終掌握主動權。近期上市的尚界H5一小時大定突破10000臺,奧迪A5L Sportback重新定義豪華燃油車標準,均是生態合作成果的集中體現。

技術底座的持續升級,為上汽集團產品差異化競爭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打造支持科技生命體的“技術底座2.0”,各品牌可基于統一平臺開發個性化技術,實現產品快速迭代。固態電池、DMH超級混動、520線超級激光雷達等核心技術的集中應用,使上汽新車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明顯優勢。
作為中國汽車出海的標桿企業,上汽集團連續八年保持出口量第一,連續三年海外銷量突破百萬輛,在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占比達25%。即便面臨反補貼稅等挑戰,今年前九個月海外市場累計銷量仍達76.5萬輛,同比增長3.5%,其中MG品牌在歐洲銷量超過22萬輛,成為中國品牌在歐市場的領軍者。
上汽集團的出海戰略已從“產品輸出”升級為“體系輸出”。通過構建涵蓋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制造的全價值鏈體系,上汽實現了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本土化運營。這種深度本地化策略,使上汽能夠精準把握海外市場需求,開發出更符合當地消費者偏好的產品,從而構建起強大的品牌認知。
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新格局,上汽集團上半年正式發布“Glocal戰略”(全球+本土組合戰略),標志著出海戰略進入3.0時代。該戰略強調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產品輸出”轉向“標準輸出”。這一轉變體現了上汽集團對海外市場規律的深刻把握,也展現了其作為行業領導者的戰略遠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