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正醞釀一場運營模式的深刻變革。據內部人士透露,公司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實現75%運營流程的自動化,這一戰略若順利實施,將導致美國本土減少超過60萬個藍領工作崗位。作為全美第二大雇主,亞馬遜當前雇傭著近120萬名員工,其中倉庫與物流人員占據相當比例。
企業決策層早在去年就向董事會提交了詳細規劃,預計到2033年產品銷量翻倍的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完全抵消人員擴張需求。自動化團隊測算顯示,僅到2027年就可避免新增16萬雇傭,每件商品處理成本將降低30美分。這種轉變在去年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的新建倉庫中已初見端倪——該設施部署了上千臺協作機器人,使人工需求較傳統模式減少四分之一,明年進一步升級后預計將削減半數人力。
這場自動化革命始于2012年對Kiva機器人公司的7.75億美元收購。當時引入的冰球形搬運機器人徹底改變了倉庫作業模式,員工無需長距離走動即可完成商品分揀。如今的技術升級更趨極致,在超快速配送中心,從商品打包到出庫的整個流程幾乎無需人工干預。
企業公關部門對此回應稱,媒體引用的文件存在片面性,不能反映整體用人策略。公司同時強調正在為年末購物季招聘25萬名季節工,但拒絕透露臨時崗位占比。值得注意的是,內部文件顯示亞特蘭大周邊某4000人規模的物流中心在自動化改造后,雖處理能力提升10%,但全職崗位可能減少1200個,且更依賴臨時用工。
麻省理工學院自動化研究專家達龍·阿西莫格魯指出,亞馬遜的轉型具有行業標桿意義。這家重塑美國零售業態的企業,正從就業崗位創造者轉變為削減者。其戰略若獲成功,技術擴散效應將迫使沃爾瑪、聯邦快遞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跟進,導致整個藍領就業市場結構性調整。
面對可能引發的社會爭議,亞馬遜開始調整公關策略。內部文件顯示,企業計劃通過社區活動塑造"負責任企業"形象,同時避免使用"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敏感詞匯,轉而強調"先進技術"與"人機協作"。不過公司發言人否認存在術語使用限制,強調社會參與與自動化進程無關。
當前亞馬遜全球設施已部署百萬臺機器人,并預言機器人維護將成為新興職業。隨著物流中心向"先進工廠"模式轉型,基層員工與管理層都需要掌握更多工程技術知識。這種轉變在什里夫波特倉庫已現端倪——盡管人力需求銳減,但剩余崗位的技術含量顯著提升。
企業高層在去年秋季將自動化預算壓縮至不足百億美元,同時預計2025-2027年可節省126億美元支出。這種"降本增效"的強烈訴求,折射出科技巨頭在勞動力成本與技術投入之間的艱難平衡。據規劃,到2027年底將有40個物流中心采用什里夫波特模式,這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重塑美國就業版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