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GDP同比增長5.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一成績背后,是上海在改革、產業聯動和數字科技領域的多重突破。從港口到車間,從實驗室到云端,這座城市正以多元動能展現高質量發展的韌性。
上汽集團的改革轉型成為上海經濟活力的縮影。去年下半年,這家龍頭企業啟動覆蓋組織架構與業務鏈條的全面改革,通過戰略重組打通產品定義、開發、生產、銷售全流程,打破部門壁壘,實現技術、資源與人才的高效協同。一位參與改革的工程師比喻:“過去各業務單元像隔在獨立房間,現在門拆了,大家能圍坐一張桌子討論技術。”
改革成效直接反映在市場表現上。今年前三季度,上汽整車批售量達319.3萬輛,9月單月銷量44萬輛,同比增長超四成,重返國內行業榜首。更顯著的變化是銷量結構:自主品牌9月銷量29.4萬輛,同比增50.4%;新能源車近19萬輛,創歷史新高;海外市場10.1萬輛,同比增長12.2%。多款新車上市即成“爆款”,如MG4的固態電池技術、新智己LS6的超級增程系統,均以核心技術定義產品競爭力。
上海港的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1-9月集裝箱吞吐量超4100萬標準箱,9月19日晝夜吞吐量刷新歷史紀錄。在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滿載國產新能源車的滾裝船頻繁駛向歐洲、南美等地。上汽MG品牌前三季度在歐洲交付超22萬輛,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當地最暢銷的中國汽車品牌。海通碼頭的國際滾裝航線連接200多個海外港口,形成中國汽車出海的“銀色紐帶”。
多式聯運體系的完善是上海港的另一大優勢。首創的“江海聯運中轉模式”讓長江經濟帶企業無縫對接全球市場,海鐵聯運業務量超8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8%,覆蓋10省45城。自動化碼頭的迭代升級更提升了效率:洋山四期岸橋裝卸效率提升5.37%,羅涇港區外集卡作業效率翻倍,為全球班輪航線穩定運行提供支撐。
數字科技領域,上海涌現出一批創新企業。黑湖科技通過AI技術重構制造業生產流程,其工業智能體將訂單讀取、排期等環節的決策從人工經驗轉向數據驅動。創始人周宇翔舉例,利用AIGC技術,3D圖紙轉工業模型的耗時從傳統方式降至分鐘級。目前,該平臺已服務全國超3.4萬家工廠,幫助企業將新品從設計到上市的周期從3個月壓縮至3周,最小起訂量從1萬件降至100件。
“柔性協同”成為制造業競爭新關鍵詞。周宇翔在越南調研時發現,當地企業更關注中國蜜雪冰城的供應鏈模式——通過數字化實現細分市場需求快速響應,而非單純追求規模。黑湖科技正以此為目標,計劃將上海的創新實踐推向全球。
人工智能賽道同樣活躍。成立不到三年的稀宇極智(MiniMax)自主研發了多模態通用大模型,覆蓋文本、音頻、圖像、視頻等領域,模型能力居世界前列。其Hailuo視頻模型生成的“貓跳水”視頻全球播放量超3億次,開創了“動物奧運會”這一新品類。副總裁嚴奕駿表示,上海將人工智能作為先導產業,在算力、場景、數據等方面提供支持,為創新企業提供了肥沃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