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通過精密的儀器和技術手段,從月壤中識別出了這些撞擊殘留物。據介紹,這些碎片是CI型碳質球粒隕石母體撞擊月球表面后,經過熔融并迅速冷卻結晶形成的。CI型碳質球粒隕石的母體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外太陽系,這類隕石富含水和有機質等對生命至關重要的物質。
科研人員指出,此前在月球樣本中檢測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極有可能源自這類隕石的撞擊。這一發現不僅表明外太陽系的物質能夠遷移到內太陽系,還為理解月球表面水的分布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隕石作為“太陽系的信使”,一直是科學家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歷史的重要對象。然而,由于地球大氣層和地質活動的干擾,絕大多數隕石在到達地球后難以保持完好,尤其是CI型碳質球粒隕石,其在地球隕石記錄中的占比不足1%。
相比之下,月球因缺乏大氣層和地質活動,成為保存隕石撞擊痕跡的理想場所。科學家認為,月球表面就像一個“天然檔案館”,記錄著太陽系早期的歷史和物質遷移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