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我國在航天探索、極地科考、能源創新及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接連取得突破性進展,多個項目創下國際新紀錄。
在航天領域,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實現多項歷史性突破。10月31日晚,搭載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次日凌晨,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完成快速交會對接,全程僅用時3.5小時,刷新我國載人飛船對接速度紀錄。隨后,神舟二十號乘組打開艙門迎接新伙伴,這是我國航天史上第七次"太空會師"。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實驗艙內首次迎來4只"小鼠航天員",它們在微重力環境下的飲食、活動等指標均表現正常,為后續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提供關鍵數據。
南極科考領域同樣傳來捷報。中國第42次南極考察隊于11月1日啟程,開啟為期半年的跨洋科考。本次考察首次應用兩款國產極地裝備:"雪豹"6×6輪式載具作為我國首臺極地高機動載具,可適應零下50℃極端環境;THT550履帶式牽引車配備四履帶獨立驅動系統,在冰雪路面牽引力提升40%。此次科考規模創歷史新高,500余名隊員來自80余家單位,并首次與泰國、智利等12國科研人員開展國際合作,預計2026年5月返航。
能源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甘肅武威建成的釷基熔鹽實驗堆實現全球首次堆內釷-鈾轉化,標志著我國第四代核能技術進入工程應用階段。該堆型國產化率超90%,關鍵設備100%自主可控,可與太陽能、風能等形成多能互補系統。作為目前國際上唯一運行的釷燃料熔鹽堆,其熱效率比傳統壓水堆提升30%,燃料利用率提高5倍。
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連續突破。全球最大蒙皮拉伸機通過驗收,該設備采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航空部件制造精度0.01毫米級控制,填補國內航空制造關鍵環節空白。與此同時,AG600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在吉林松花湖完成首次野外汲水投水演練,單次汲水量達12噸,未來將構建空地聯動的森林防火體系,三架批產機已全部完成試飛。
從400公里高空到地球最南端,從微觀粒子到巨型裝備,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在多個戰略領域書寫創新篇章。這些突破不僅彰顯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更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