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旗下時代電服聯合推出的“國民好車”計劃,近日在汽車行業引發廣泛討論。這一合作被外界視為京東正式切入汽車制造領域的信號,但公司明確表示,其角色并非整車制造商,而是聚焦于用戶消費洞察與新車獨家銷售服務。根據合作協議,廣汽集團將負責整車生產,依托純電平臺與智能工廠保障制造能力;寧德時代主導電池技術研發與換電網絡建設;京東則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并承擔新車銷售任務。
這款定位“安全、續航、價格”三大痛點的車型,計劃于10月底啟動試駕,11月9日在京東“雙11”期間正式發布。用戶可通過京東APP預約試駕,體驗從購車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務。此次合作是京東汽車戰略的延續——早在2015年,劉強東便以個人身份投資蔚來汽車;2018年,京東上線整車交易平臺;2023年,汽車事業部獨立運營,形成覆蓋銷售、養車、配件供應鏈的全鏈條生態。2025年,京東提交“Joyrobotaxi”商標申請,進一步深化在汽車領域的布局。
劉強東與雷軍的商業軌跡常被拿來比較。兩人均從中關村起步,以草根身份白手起家,但路徑選擇截然不同:雷軍從手機跨界造車,以“高調”姿態直接參與整車制造;劉強東則從電商延伸至汽車供應鏈,以“賦能者”角色切入。這種差異源于各自的基因優勢——雷軍依托小米的“粉絲經濟”與品牌營銷能力,劉強東則發揮京東的物流網絡與數智化供應鏈優勢。例如,京東為廣汽、寧德時代提供的用戶洞察服務,可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而其強大的倉儲體系能確保配件快速送達全國維修廠。
兩人的友誼可追溯至中關村時期。劉強東曾公開稱贊雷軍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最聰明、最勤奮的企業家”,尤其佩服小米的商業模式與營銷能力;雷軍則認為劉強東“執行力極強”,對京東自建物流的戰略眼光表示欽佩。2014年京東上市前夕,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投資京東,被外界解讀為對劉強東個人與商業模式的力挺。此后,小米成為京東平臺銷量最高的品牌之一,雙方在資本、銷售、營銷層面深度綁定。例如,小米新品首發常選擇京東,而京東的物流體系為小米產品快速送達市場提供了保障。
盡管惺惺相惜,但競爭不可避免。小米有品(現已并入小米商城)作為精品電商平臺,與京東的品類擴張存在直接競爭;小米生態鏈覆蓋家電、家居等領域,與京東京造、佳佰等自有品牌高度重合。智能家居賽道上,雙方爭奪入口與控制權,形成“亦友亦敵”的關系。例如,小米通過生態鏈企業布局全屋智能,京東則以“京魚座”品牌構建IoT生態,雙方在用戶數據與場景控制上展開角力。
在流量領域,兩人同樣勢均力敵。雷軍微博粉絲約2700萬,抖音粉絲4472萬,全網粉絲超8000萬;劉強東雖多年未更新微博,但近期因親自炒菜、路邊攤飲酒等事件頻登熱搜,關注度不減。劉強東的商業邏輯是從零售到物流再到科技,通過賦能汽車行業連接人、車、貨、場;雷軍則從手機到智能家居再到汽車,構建“人-車-家”全生態閉環。例如,京東汽車業務已發展多年,涵蓋線上商城、養車服務與B2B配件供應鏈,通過“線上購買+線下安裝”模式與天貓養車競爭;而小米汽車則依賴消費電子領域的品牌積累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京東的汽車戰略更聚焦“供應鏈+服務”。此前,京東與中國重汽達成戰略合作,為其提供零部件供應鏈服務,聯合開發智能重卡應用于物流網絡,并助力數字化轉型。此次與廣汽、寧德時代的合作,京東通過整合用戶洞察、銷售渠道與售后資源,結合廣汽的制造能力與寧德時代的電池技術,試圖在安全性、補能效率與價格上實現突破,打造“買車像買手機一樣方便”的消費模式。
在零售領域,京東與阿里的競爭同樣激烈。近期,京東折扣超市全國首店在河北涿州開業,兩日接待顧客超10萬人,隨后在宿遷、固安等地連開五家門店,每家面積超5000平方米,商品覆蓋生鮮、日用百貨等全品類,價格普遍低于市場。這一布局直接對標阿里的盒馬超盒算NB(原盒馬NB)。盒馬承載馬云的新零售理念,2016年成立后被視為阿里“五新戰略”的標桿,目前擁有超300家門店,目標2025年達1000家,為此已啟動加盟模式以加速擴張。
京東折扣超市的核心優勢在于供應鏈。通過產地直采與自有品牌布局,商品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常規售價,形成“天天低價”的差異化競爭。然而,作為新入局者,其自有品牌占比尚不及奧樂齊(90%)與盒馬超盒算NB(60%),毛利率受代理品牌影響較低。劉強東的應對策略是依托京東的物流網絡與技術積累,系統性構建全場景生態服務體系,從電商向零售、服務、科技與出行領域擴張,展現“后發制人”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