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派”公眾號近期發布文章,聚焦微信朋友圈這一熟人社交的線上延伸場景,深入探討了用戶高度關注的社交功能問題。作為國內最活躍的社交平臺之一,微信朋友圈的日活躍用戶規模已達7.8億,其中約1.2億用戶會主動發布內容,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線上社交空間。
針對用戶對朋友圈功能的兩大核心關切,微信公關總監@粥姨在播客中明確表示,微信不會上線朋友圈訪客記錄功能,同時二次編輯功能的開發可能性也極低。她強調,微信產品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避免增加用戶的社交壓力。“訪客功能可能會讓用戶產生被監視的不適感,這與微信倡導的輕松社交理念不符。”她解釋道。
從用戶行為數據來看,朋友圈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社交生態。在7.8億日活躍用戶中,僅15%的用戶會主動發布內容,其余用戶則主要通過瀏覽來維持社交聯系。這種“少數人生產內容,多數人消費內容”的模式,恰恰體現了熟人社交的特性——社交互動以情感聯結為核心,而非內容創作的競爭。
微信團隊的產品決策始終圍繞“減輕社交壓力”這一核心展開。無論是拒絕上線訪客記錄功能、放棄開發二次編輯功能,還是持續強化隱私保護措施,微信的目標都是維護一個低負擔、高信任度的熟人社交空間。這種產品哲學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短視頻平臺快速崛起的背景下,朋友圈依然能夠保持日均7.8億用戶的穩定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