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帶領研發團隊深入昆侖山腹地,對其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展開極端環境測試。此次測試聚焦于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的低溫啟動、動力輸出穩定性及續航衰減等核心指標,測試車輛雖采用全偽裝涂裝,但通過車身比例與細節設計可判斷,該車定位高端家庭市場,預計車長超過5.2米,軸距達3.1米,提供六座與七座雙版本選擇。

技術層面,這款尚未命名的增程SUV最大亮點在于車頂搭載的激光雷達系統。結合小米在自動駕駛算法領域的持續研發投入,該車有望成為首款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增程車型。動力系統采用"油電互補"方案,配備80kWh容量電池組,純電續航突破4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達1500公里以上。這種技術路線既規避了純電動車型的充電焦慮,又通過智能能量管理系統實現能耗優化,特別適合長途出行場景。
市場分析顯示,增程式電動車正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增長極。2024年該細分市場銷量同比激增127%,理想L9、問界M9等車型已占據35萬元以上價格帶。小米的差異化競爭策略聚焦生態協同,通過MIUI車機系統與智能家居的深度聯動,構建"人-車-家"全場景互聯體系。例如用戶可在車內遠程操控空調、掃地機器人等設備,或通過車載系統無縫調用手機應用,這種體驗在現有競品中尚未實現。
軟件迭代能力是小米的另一大優勢。基于手機領域積累的OTA更新經驗,其車機系統或將實現月度功能升級,持續優化語音交互、駕駛輔助等核心功能。這種"硬件預埋+軟件定義"的商業模式,與特斯拉、華為形成直接競爭。定價策略將成為關鍵變量,若最終定價落在35-45萬元區間,將直接沖擊現有市場格局。能否將"為發燒而生"的產品理念轉化為汽車領域的用戶體驗,將是決定其市場表現的核心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