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超聚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巖超聚能”)近日宣布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A股上市公司巖山科技[002195]及巖山投資等機構聯合領投。資金將主要用于團隊建設、仿星器原型超導磁體線圈研發、超導三維線圈產線搭建以及商業超導磁體產線建設。
作為一家成立于2025年3月的科技企業,巖超聚能聚焦聚變能源與超導應用開發,通過AI技術加速相關領域突破。公司由連續創業者、資深聚變科學家及頂級超導工程師共同創立,總部設于上海,同時在合肥設立研發中心,深圳建立聯合實驗室。其核心業務涵蓋仿星器聚變裝置研發與超導技術在多領域的商業化應用。
在聚變能源領域,巖超聚能選擇先進超導仿星器路線,該路線以德國W7-X仿星器為代表。2025年5月,W7-X裝置在長脈沖條件下創造了“聚變三重積”世界紀錄。巖超聚能規劃分兩代推進裝置建設:第一代關鍵技術驗證裝置計劃2028年建成,采用高低溫混合超導磁體系統,覆蓋從位形設計到實驗診斷的全鏈條技術;第二代點火示范裝置擬于2030年代落地,采用全高溫超導方案,目標實現聚變點火與發電演示。
AI技術的突破為仿星器路線注入新動能。通過大規模計算,研究人員發現了具有精確對稱性的三維磁位形,使仿星器成為最具潛力的聚變方案之一。巖超聚能將AI應用于三大方向:一是加速仿星器位形設計與線圈優化;二是提升等離子體實驗模擬效率與反應過程控制精度;三是優化超導磁體設計、開發超導電力設備并實現故障預測。目前,AI技術已應用于線圈優化與聚變反應監測等環節。
在商業化布局上,巖超聚能提出“1+N”戰略:“1”代表長期實現聚變能商業化,“N”則指短中期通過超導技術降維應用,覆蓋能源、工業、醫療、航天等領域。在能源領域,超導技術可推動風電設備輕量化、提升光伏轉化效率、延長組件壽命并降低儲能損耗;工業領域,超導磁拉單晶硅技術為半導體提供高品質材料,超導磁分離技術用于選礦與污染處理;醫療領域,超導磁體是MRI與質子放療儀的核心部件;航天領域,超導磁等離子體推進器等技術正在推動大航天時代發展。
目前,巖超聚能已與北京大學、深圳市合作建立“聚變與新能源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整合北大環境與能源學院、科學智能學院、新材料學院資源,重點攻關仿星器物理與工程、AI for Fusion、聚變堆材料等關鍵技術。其中,環境與能源學院負責超導磁體在環保節能及光伏風電領域的應用研究;科學智能學院開展聚變AI算法開發;新材料學院聚焦聚變堆與超導材料研發。實驗室的建設將加速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轉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