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南寧市,一場聚焦新能源汽車安全檢測的技術展示活動近日引發關注。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主辦的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活動中,國內首條新能源汽車專業檢測線正式亮相,標志著廣西在新能源車輛安全監管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活動現場,南寧市金盾友誼機動車檢驗站的檢測人員向參觀者演示了新能源汽車檢測全流程。技術人員首先打開車輛前艙,仔細檢查電池組、驅動電機等核心部件的外觀狀態,隨后將車輛駛入專用檢測線進行動態測試。當車輛以40公里時速通過檢測臺時,旁邊的電子屏實時顯示功率輸出、電池溫度、電機控制溫度等20余項關鍵參數。整個檢測過程在市場監管人員的全程監督下完成,最終系統判定該車輛"符合安全運行標準"。
與傳統燃油車檢測標準相比,新能源汽車面臨更復雜的安全挑戰。現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雖涵蓋外觀、底盤、制動等常規項目,但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組成的"三電"核心組件缺乏有效檢測手段。檢驗站技術人員指出,近年多起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多源于電池管理系統失效或絕緣性能下降等隱蔽故障,常規檢測難以發現這類隱患。
今年3月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填補了這一空白。作為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專項檢測標準,新規將動力蓄電池充電安全檢測、電氣絕緣性能檢測列為必檢項目,同時要求對驅動電機溫度、電控系統穩定性等關鍵指標進行量化評估。對于營運車輛,還增加了充放電過程中的電池溫度電壓監測要求。檢測人員強調:"通過專業設備能精準識別電池容量衰減、電機過熱等早期故障,有效預防自燃、失控等嚴重事故。"
作為廣西首個獲得新能源檢測資質的機構,金盾友誼檢驗站自7月投入運營以來,已完成100余輛新能源汽車檢測,合格率達95%。雖然現行標準為推薦性規范,檢測機構僅向車主提供檢測報告而不強制維修,但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網聯特性發揮了補充作用。多數車輛配備的遠程監控系統會實時上傳關鍵參數,當檢測到異常時自動向車主發送預警信息,形成"線下檢測+線上監控"的雙重保障。
據廣西市場監管局統計,全區現有檢驗檢測機構1896家,2024年共出具檢測報告1045.5萬份。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廣西正加快培育專業化檢測力量,推動行業技術升級。這條新建的檢測線不僅填補了區域技術空白,更為全國新能源汽車安全檢測提供了"廣西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