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行業正從單兵作戰邁向生態共建的新階段,頭部企業通過資本紐帶與產業協作,加速構建智能機器人生態圈。智元機器人近期啟動的“創投A計劃”引發關注,該計劃擬三年內孵化超50個早期項目,標志著機器人廠商從技術競爭轉向生態競爭。
據行業統計,智元機器人已累計完成近20筆對外投資,覆蓋電機、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下游應用場景。其投資組合呈現明顯早期特征:70%項目處于注冊輪,20%為種子輪,10%為天使輪。這種“投早投小”策略不僅帶來8倍年化收益率,更孵化出首形科技、千覺機器人等明星項目。銀河通用同期完成的2筆天使輪投資,同樣印證行業對早期項目的重視。
產業協作呈現多維突破。在實體場景落地方面,智元與富臨精工合作部署近百臺遠征A2-W機器人,銀河通用聯合博世成立合資公司“博銀合創”,探索汽車制造環節的智能應用。智平方與惠科集團達成三年千臺級部署協議,覆蓋倉儲、質檢等全流程。這些合作突破實驗室階段,在真實生產環境中構建“研發-應用”閉環。
供應鏈整合呈現深度綁定特征。臥龍電驅與智元的雙向注資,形成電機環節的戰略協同;投資富興電機等上游企業,則強化關鍵零部件控制。技術互補層面,靈初智能的強化學習能力、一星機器人的數據采集能力,分別彌補主機廠在算法優化和場景數據方面的短板。這種縱橫交錯的合作網絡,正在重塑機器人產業格局。
不同發展路徑逐漸顯現。智元采取“本體+AI”全棧技術路線,自建工廠與數采中心,同步推進工業、零售、文娛等七大場景。銀河通用通過零售場景切入,延伸至汽車制造、醫療康養等領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宇樹科技堅持核心零部件自研,實現電機、控制器等垂直整合;梅卡曼德則聚焦“手眼腦”標準化產品,其視覺系統已部署上千個場景。
行業估值分化印證市場判斷。當前僅智元(150億)、宇樹科技(約120億)兩家企業估值超百億,銀河通用、梅卡曼德等卡位百億區間。這種格局下,頭部企業通過生態建設鞏固優勢,新銳企業則以差異化技術尋求突破。正如某投資人觀察,具身智能發展節奏類似七年前的L4自動駕駛,融資活躍但商業化仍需突破。
供應鏈標準化成為共同挑戰。智元具身業務部總裁姚卯青指出,人形機器人對負載、扭矩的定制化需求,倒逼供應商技術升級。這種產業痛點促使主機廠與供應商共建標準,某主機廠與長三角企業聯合制定的減速器規范,已將交付周期縮短40%。
生態競爭正在改寫行業規則。當智元在蘇州建立數采工廠時,銀河通用選擇與一星機器人共享數據資源;當宇樹科技強化供應鏈自主性時,梅卡曼德通過標準化產品快速滲透市場。這些不同路徑的選擇,折射出企業對產業階段的理解差異,但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在黎明前的競爭中占據生態制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