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中小型蔬菜種植合作社,社長老秦最近遇到了煩心事。合作社購置的無線無人機檢測儀剛用三天就被擱置,農戶們面對專業設備無從下手。這座擁有5個多層大棚的合作社,農戶大多靠傳統經驗種植,面對智能檢測設備時顯得手足無措。“三層大棚高度不同,無人機總連不上APP,二氧化碳參數調不準導致黃瓜葉片發黃。”老秦握著說明書在大棚里來回踱步,5個多層大棚的檢測難題讓他焦頭爛額。
轉機出現在翻開說明書的那一刻。首頁醒目的“多層大棚專屬流程”用彩色插圖展示了三步操作法:首先在大棚入口開啟無人機“無線配對模式”,長按機身按鈕3秒待指示燈閃爍后打開手機藍牙;接著掃描說明書上的場景二維碼,APP自動加載三層檢測參數(上層1.8米、中層1.2米、下層0.6米);最后點擊“一鍵巡航”,無人機便會按預設高度自動飛行。老秦按圖索驥操作,5分鐘就完成了單層檢測,APP實時顯示的三層二氧化碳濃度(上層850ppm、中層900ppm、下層950ppm)讓他眼前一亮。“以前對著通用說明書瞎調參數,現在按場景操作既省時又準確。”
當無人機出現信號中斷故障時,說明書的“可視化故障排查”再次發揮作用。翻開“故障解決”章節,老秦按照插圖指引分三步排查:先確認設備距離不超過50米,再檢查大棚金屬立柱是否遮擋信號,最后重啟手機藍牙。發現是金屬立柱干擾后,調整飛行路線后果真恢復了信號穩定。“現在設備出問題自己就能解決,再也不用等廠家上門了。”老秦看著恢復工作的無人機感慨道。
說明書最讓農戶受益的是“種植適配建議”板塊。根據不同作物需求標注的二氧化碳濃度范圍(黃瓜800-1000ppm、番茄700-900ppm),配合“晴天上午檢測后若濃度不足可開啟碳肥機30分鐘”的提示,讓科學控碳有了具體抓手。老秦按建議調整后,原本發黃的黃瓜葉片逐漸轉綠,產量提升了10%。如今合作社將說明書復印了10份分發到各個大棚,農戶們照著圖文指引就能熟練操作設備。“這份說明書真正讀懂了我們的需求,再專業的設備配上貼心的指導,普通人也能用得明白。”老秦笑著將完成檢測的無人機收回充電箱,三層大棚里此起彼伏的無人機巡航聲,正奏響著智慧農業的新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