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機市場迎來兩款備受矚目的新品——蘋果iPhone17系列與小米17系列。前者憑借品牌影響力與產品力,銷量已突破250萬臺;后者則因驍龍8E Gen5處理器的獨占優勢,在無競品干擾的情況下,短短數日便斬獲超100萬臺銷量。然而,與iPhone17全系熱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17系列內部出現了“反常”現象:定價最低的標準版銷量低迷,而兩款Pro版本卻更受消費者青睞。
針對這一現象,小米高管盧偉冰與雷軍近期頻繁為標準版“站臺”。雷軍公開強調,小米17標準版被市場低估,其最大亮點在于將7000毫安大電池塞入6.3英寸小機身中,徹底解決了小屏旗艦的續航痛點。他透露,這一設計在立項初期便令內部團隊感到震驚。標準版價格較Pro版低出不少,性價比優勢顯著,幾乎“無明顯短板”。
然而,市場反饋卻與官方預期存在偏差。有分析指出,小米17 Pro版因搭載了一塊僅具裝飾性的背屏,導致機身厚度與重量增加,電池容量也大幅縮減,這種“為炫酷犧牲實用性”的設計被視為“反向升級”。相比之下,Pro Max版因配置更均衡而獲得認可,但考慮到小米17 Ultra即將發布且會砍掉背屏設計,在價格相近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傾向于等待后者。
一位長期關注手機市場的博主表示,他原本認為標準版是小米17系列中最值得購買的機型,但實際銷量數據讓他“預測翻車”。他分析稱,盡管iPhone17標準版與小米17存在1500元左右的價差,但前者品牌溢價與生態系統優勢仍對后者構成壓力。不過,他也指出,小米17標準版銷量低迷或為短期現象,隨著雙十一臨近,降價促銷可能成為刺激銷量的關鍵手段。

對于是否現在入手小米17,該博主建議消費者暫且觀望。他提到,紅米K90 Pro即將發布,且升級幅度顯著,配置或超越小米17,價格預計更低。因此,等待紅米新品上市后對比兩款機型再做決定,或許是更理性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