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格礦業全資子公司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近日迎來重要進展,其新獲得的《不動產權證書(采礦權)》與《采礦許可證》中,開采礦種范圍顯著擴大,除原有鉀鹽外,新增礦鹽、鎂鹽、鋰礦、硼礦等共伴生礦種。這一變更標志著公司鹽湖資源綜合開發能力邁上新臺階,為后續業務布局提供關鍵支撐。
此前因采礦證未包含鋰礦品種,藏格礦業鹽湖提鋰項目自7月17日起被迫停產。根據當時公告,全資子公司藏格鋰業收到相關部門通知后立即停止鋰資源開發活動。此次新證權利期限設定為2025年8月10日至2029年12月1日,恰逢原察爾汗鹽湖采礦證8月9日到期后完成續期,同時實現了礦種備案的重大突破。公司內部人士透露,隨著新證落地,鹽湖提鋰項目已正式復產。
在停產期間,藏格礦業采取多項應對措施。據2025年半年報披露,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對察爾汗鹽湖副產尾鹵中的氯化鋰進行綜合利用,該尾鹵雖氯化鋰濃度低于工業品位,但符合《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范》的綜合利用標準。技術團隊利用停產窗口期,將原定12月的設備檢修計劃提前完成,確保復產后能夠立即全速生產。公司此前設定的1.1萬噸碳酸鋰年度產銷計劃暫維持不變,具體執行將根據實際復產時間動態調整。
青海鹽湖提鋰行業呈現整體復蘇態勢。記者獲悉,除藏格礦業外,當地另一家萬噸級鹽湖提鋰企業也完成采礦證續期,新證有效期從原截止日今年2月延長,并新增礦鹽等礦種備案。該公司總經理表示,此次續期與藏格礦業類似,均增加了共伴生礦種開發權限。這反映出青海省對鹽湖資源開發的合規性要求持續加強,去年7月實施的《鹽湖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明確規定,鹽湖資源勘查開采須依法取得許可,并強化生態保護責任。
行業數據顯示,鹽湖提鋰技術展現出顯著的成本優勢。即便在鋰鹽市場周期低谷期,該工藝仍能保持可觀毛利率。藏格礦業特別指出,新采礦證的取得具有三重戰略意義:保障鉀肥長期穩定供應以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明確鋰資源開發法律基礎以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以及通過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提升資源價值與核心競爭力。
資本市場對鹽湖提鋰板塊持續看好。10月9日,鹽湖股份股價大幅上漲,其4萬噸鋰鹽項目近日建成投產,成為國內最大鹽湖提鋰產能。藏格礦業上半年已實現碳酸鋰產量5170噸,完成年度目標的47%,盡管較去年同期的55.32%有所回落,但復產后產能釋放值得關注。業內人士分析,青海地區冬季低溫導致鹽湖結冰、鹵水濃度下降,給全年生產目標達成帶來挑戰,企業需通過技術優化和效率提升來彌補停產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