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建漳州一間蘑菇種植廠房起步,到如今在全國擁有超1.5萬家門店、注冊會員突破1.5億人的量販零食巨頭,萬辰集團的轉型之路堪稱中國零售業變革的典型樣本。這家由食用菌行業切入零食賽道的民營企業,正以“雙品牌矩陣”和“IP化運營”為核心,向港股市場發起沖刺,試圖在千億級市場中開辟差異化賽道。
創始人王健坤的轉型決策源于行業瓶頸。2021年登陸創業板時,萬辰集團雖頂著“食用菌第一股”的光環,但香菇、金針菇等主流品類的價格戰已讓行業利潤空間壓縮至15%-20%。與此同時,國內人均食用菌消費量達10公斤/年,市場飽和跡象顯現。轉機出現在妻子林該春創立的零食連鎖品牌“零食工坊”上——當量販零食賽道因高性價比年增速達28.6%時,萬辰集團果斷開啟跨界并購。
2022年成為關鍵轉折點。當年8月,萬辰設立南京萬興推出“陸小饞”品牌,年底即通過聯姻“好想來”“來優品”團隊完成初步整合。次年收購“吖嘀吖嘀”后,四大品牌統一為“好想來品牌零食”,2023年9月再以收購“老婆大人”強化江浙市場布局。這種“收購+整合”的擴張模式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6月,其零食門店數量突破15365家,“好想來”占比超93%,零食業務營收占比達98.9%,推動市值躍升至330億元。
與競爭對手“鳴鳴很忙”的貼身肉搏中,萬辰集團展現出獨特的運營邏輯。數據顯示,鳴鳴很忙2024年GMV達555億元,門店數14394家,其中58%位于下沉市場;而萬辰集團同期GMV為323.29億元,凈利潤6.11億元,交易單數11億筆,同樣覆蓋縣級市場。面對“雙雄爭霸”格局,萬辰選擇將港股IPO募資的15%用于國際化戰略,東南亞、中東市場成為首批目標,試圖通過空間錯位打破競爭僵局。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情緒價值”轉型。2025年起,“好想來”門店陸續推出《哪吒之魔童鬧海》盲盒、哈利波特魔法零食等IP聯名產品,將傳統零食店升級為“社交打卡地”。這種策略與名創優品的崛起路徑高度相似——后者通過迪士尼、漫威等IP聯名,將十元店升級為生活方式品牌,聯名產品溢價率超300%。萬辰集團半年報顯示,品牌營銷投入帶動營收同比增長106%,凈利潤增長503倍,印證了“有趣比低價更重要”的消費邏輯。
站在資本舞臺中央的,是90后總經理王澤寧。這位擁有密歇根大學經濟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理學碩士的“創二代”,自2015年進入董事會后,主導了2022年零食業務的戰略轉型。股權結構顯示,其直接持股13.66%,并通過福建農開發、漳州金萬辰間接持股30.6%,加上表決權委托協議控制的11.75%股份,實際掌控超56%的表決權。隨著父親王健坤退出管理層,姐姐王麗卿出任董事長,王澤寧正式接掌這個百億零食帝國。
量販零食賽道的資本化浪潮正在加劇。除萬辰集團外,鳴鳴很忙已于2025年4月遞交港股招股書,良品鋪子則引入武漢國資強化資本實力。行業分析指出,具備全渠道運營能力和IP儲備的企業更易獲得資本青睞,估值溢價空間顯著。對于王澤寧而言,港股IPO不僅是財富故事的延續,更是證明“創二代”能否用新思維重構家族企業未來的關鍵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