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有友食品2025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多位投資者連續拋出尖銳問題,直指公司當前面臨的三大核心爭議:與山姆會員店的深度合作是否構成單一渠道依賴?應收賬款激增至凈利潤水平以上如何化解風險?實控人高位減持是否影響公司長期發展?這場對話將這家傳統零食企業的轉型陣痛與戰略抉擇推上風口浪尖。
作為國內首個以泡椒鳳爪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有友食品曾經歷長達兩年的業績低谷。2022年起營收利潤雙降的困境,在2024年7月與山姆建立合作后出現轉折。當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2.36%至11.82億元,凈利潤增幅達35.34%。這種增長勢頭在2025年上半年持續放大,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實現45.59%和42.47%的同比增長,其中山姆渠道貢獻的脫骨鴨掌單品二季度單季收入破億,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支點。
山姆會員店的渠道勢能正在重塑有友的商業版圖。據第三方調研數據,脫骨鴨掌上架后月銷突破3000萬元,帶動酸湯雙萃、素菜系列等新品相繼成為爆款。沃爾瑪中國2024年以1558億元銷售額登頂連鎖百強,旗下山姆會員店突破千億營收,這種超級渠道的準入資格成為食品行業爭奪的稀缺資源。有友管理層在回應"山姆依賴"質疑時強調,與高勢能渠道合作是長期戰略布局的成果,同時透露正在Costco、盒馬等會員制商超推進多SKU布局,并拓展量販、直播電商等新興渠道。
但深度綁定帶來的財務壓力同樣顯著。2023年應收賬款尚為379.5萬元,2024年已飆升至7461萬元,其中第一大欠款方占比達73%。2025年中期財報顯示,該數據進一步增至1.56億元,超過同期1.08億元凈利潤,且單一客戶欠款占比近90%。財務總監崔海彬在回應風險時提及,沃爾瑪推出的供應商減排激勵計劃將提升資金周轉效率,但這種依賴單一客戶的財務結構仍引發市場擔憂。
公司治理層面的動蕩加劇了投資者疑慮。自2019年上市以來,董秘職位出現罕見的高頻更替,2025年9月上交所就相關事項下發監管工作函。與此同時,實控人趙英在8月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累計減持3%股份,盡管公司稱程序合規,但高位減持時機仍引發市場解讀分歧。華泰證券研報指出,3%的減持比例雖未改變治理結構,卻折射出大股東對估值水平的判斷。
在渠道變革之外,產品創新正在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公司近兩年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已形成泡制品、鹵制品、調味品三大系列20余個品種。脫骨鴨掌的成功不僅帶動泡椒鳳爪保持66.98%的主營占比,更推動其收入同比增長8.63%。2025年上半年,該單品與泡椒鳳爪共同構成50%以上的營收支柱,印證了華泰證券關于第二增長曲線的判斷。
知識產權儲備成為企業護城河的重要支撐。愛企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有友擁有251個注冊商標和29項專利,其中泡鳳爪產品獲國家發明專利認證。這種技術積累與渠道拓展形成共振,中金公司等機構維持買入評級的背后,是對其會員制商超擴張紅利的持續看好——聯商網預測,山姆中國門店數將在2026年增至74家,為供應商創造更大市場空間。
這場業績說明會暴露的不僅是單家企業的轉型困境,更折射出傳統食品行業在渠道重構期的普遍挑戰。當山姆的超級渠道成為業績救星,如何平衡依賴風險與增長機遇?當應收賬款逼近凈利潤紅線,如何優化供應鏈金融?當實控人減持遭遇治理質疑,如何穩定市場信心?這些問題的答案,或將決定有友食品能否真正迎來第二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