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戰略的推動下,浙富控股(002266.SZ)憑借“危廢資源化+清潔能源裝備”雙輪驅動模式,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作為危廢處理行業的領軍企業,公司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構建技術壁壘,同時加速布局可控核聚變等前沿領域,形成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的協同發展格局。
危廢資源化領域,浙富控股已形成從前端處置到后端深度資源化的完整鏈條。公司掌握的多金屬深度提取技術具備顯著優勢,可實現銅、金、銀等十余種金屬的高效回收,產品品位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與普通工藝相比,其多工藝兼容特性使處理范圍更廣、成本更低。這種技術優勢直接轉化為市場競爭力,2025年上半年危廢業務實現營收99.99億元,同比增長1.74%,占公司總營收的93.96%。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營收規模從2017年的10.96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09.1億元,連續七年保持正增長態勢。
清潔能源裝備板塊成為新的增長極。在抽水蓄能領域,公司全資子公司浙富水電被認定為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具備年產20臺套發電機組的制造能力。目前在手訂單約20億元,涵蓋浙江松陽、緊水灘及陜西沙河等重點電站項目。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正在桐廬縣投資10億元建設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基地,規劃年產5臺抽水蓄能機組和7臺核電設備。這種“研發-制造-服務”的全周期模式成效顯著,2025年上半年清潔能源設備業務實現營收6.15億元,同比增幅達37.11%。
核電領域的布局同樣引人注目。子公司華都公司研發的ML-B型三代核電控制棒驅動機構,通過全球最高標準的抗震試驗,成為“華龍一號”技術的核心部件。目前該公司已形成年產6座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控制棒驅動機構的能力,產品應用于福建福清、巴基斯坦卡拉奇等國內外重點項目。在新型反應堆領域,華都公司承擔了快堆、熔鹽堆等多種堆型的控制棒研制任務,技術覆蓋面居國內首位。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研發儲備更顯戰略眼光。公司開展的鋰鉛泵樣機試驗,瞄準聚變堆冷卻劑關鍵技術。近期中國核聚變裝置BEST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杜瓦底座成功交付,預計2027年完成總裝并實現全球首次聚變能發電演示。受此消息提振,浙富控股股價當日漲停,漲幅達10.12%,近一年已收獲5次漲停,市場資金關注度持續升溫。
從危廢處理到清潔能源,從傳統核電到未來聚變,浙富控股的技術演進路徑清晰可見。全產業鏈布局帶來的成本優勢,與前沿技術儲備形成的價值預期,正在重塑資本市場對這家企業的認知。隨著碳中和進程加速,這種“穩中求進”的發展模式或將持續釋放增長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