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圓滿落幕,全國文旅市場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假期期間全國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超過1.2萬場次,其中大型燈光秀超300場,非遺展示活動達500余場,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
交通運輸方面,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約24.32億人次,日均達3.04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假期7天日均增長6.2%,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一數據反映出民眾出行意愿的持續高漲。
從熱門旅游城市來看,飛豬發布的《2025國慶中秋假期出游快報》顯示,上海、北京、杭州、廣州、成都、深圳、重慶、南京、武漢、西安等城市成為國內游的熱門目的地。這些城市憑借豐富的文旅資源和獨特的城市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具體到城市表現,北京文旅市場在假期期間累計接待游客2509.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31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和4.7%。北京市以“京彩秋韻雙節同慶”為主題,推出了4200余場文旅活動和近百條主題線路,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深圳文旅市場同樣表現亮眼,全市接待游客920.26萬人次,較2024年國慶假期7天增長12.4%,其中外國游客入境9.1萬人次,增長145.2%;旅游總收入89.4億元,增長17.6%。新開業的世界級文旅地標和豐富的沉浸式多元體驗成為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
重慶文旅市場也迎來高峰,全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701.5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4.2%;國內游客花費196.1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1.4%。重點監測的130家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07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1.2%。主要劇場和演藝新空間累計演出567場,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5.4%,累計接待觀眾約16.57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7.6%。
西安文旅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9.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和38.7%,接待規模與消費額均創歷年黃金周新高。其中,5個重點旅游休閑街區迎客402.61萬人次、營收3.06億元,同比增4.61%、38.7%;10個文商旅融合集聚區累計接待535.8萬人次、營收4.53億元,同比增9.46%、11.1%。
文旅市場的繁榮也帶動了相關企業的發展。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旅游相關企業超259.9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28.1萬家。近五年間,除2022年受疫情影響企業注冊數量顯著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高位增長。
從區域分布來看,貴州省、廣東省、山東省的旅游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的企業總數超過63.6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25.5%。這反映出這些地區在文旅產業發展上的領先地位。
在資本市場方面,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收盤,A股旅游概念板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漲幅超過50%的上市公司達19家,其中*ST亞振、金馬游樂、巨人網絡、宏景科技、園林股份5家公司股價實現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以來,多家上市公司新增“旅游概念”。9月1日,城建發展因黃山項目建設有序進行并涵蓋多種業態,新增“旅游概念”。公司表示將把握好“黃山風景區東大門索道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竣工”的契機,為公司發展注入新動能。
9月5日,慈文傳媒因聯合打造的多維沉浸數字展演項目《白蛇·一念青城》在青城山景區內開幕營業,新增“旅游概念”。該項目將科技與傳說相結合,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東方奇幻之旅。
9月15日,博瑞傳播因大力打造“成都非遺博覽園煥新升級項目”而新增“旅游概念”。該項目是公司布局文創新消費領域的重要舉措,有望為成都打造一個文創消費新高地。
9月19日,豆神教育因推出知識旅行新概念并探索式開發文史研學業務而新增“旅游概念”。2024年度,公司文旅游研學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233.65萬元。
9月22日,綠地控股因早在2005年就涉足酒店旅游業并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新增“旅游概念”。今年上半年,公司推出“336”入境游戰略,全力推動海外游客“來上海、游中國”。
9月30日,海天瑞聲因參與陜西智慧文旅項目而新增“旅游概念”。該項目由華為與陜文投集團合作打造,包括建設高質量文旅數據集、構建AI文旅垂直大模型等。海天瑞聲將基于其豐富的數據服務經驗,深度參與該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