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理想汽車i6車型的發布,市場對2026款L系列改款的關注度持續升溫。這款新車的亮相,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也引發了關于L系列未來升級方向的熱烈討論。業界普遍認為,理想汽車在增程式電動車領域的布局將迎來新一輪調整。
動力系統升級成為核心看點。據理想汽車動力系統負責人劉立國此前透露,新一代增程3.0系統將實現多項技術突破:增程器熱效率預計超過43%,油耗較現款降低15%,CLTC純電續航突破300公里,20%-80%充電時間縮短至15分鐘內。以L9為例,電池容量可能從52.3度提升至60-65度,而L6的電池容量也有望從37度增加到45度以上。雖然消費者期待更大容量電池,但考慮到成本和重量因素,理想汽車可能不會采用70-80度的超大電池方案。
智能駕駛領域將迎來重大變革。2026年或成為理想自研智駕芯片量產的關鍵節點,現有AD Pro方案可能逐步退出市場。關于芯片路線存在兩種可能:一是全面切換自研芯片,用單片M100替代英偉達Thor,算力提升50%-100%;二是保留Thor作為AD Max,同時推出雙芯片AD Ultra方案,算力超過2500TOPS。激光雷達配置預計保持現有水平,但全主動懸架等新技術可能率先應用于MEGA和L9等高端車型。
底盤技術方面,雙腔空懸配置可能全面普及。i6車型已率先標配該技術,L系列其他車型或將跟進。更值得關注的是全主動懸架的研發進展,這項技術若能實現量產,將顯著提升車輛操控性和舒適性。后輪轉向系統可能僅限于L9等旗艦車型,而線控轉向技術短期內預計不會大規模應用。
產品序列調整引發市場猜想。當前L系列存在配置錯位問題:L8銷量持續低迷,六座車型整體表現弱于五座;L7作為"五座旗艦"實際配置低于L9;L9缺乏五座版本限制商務市場拓展。針對這些痛點,理想汽車可能采取以下策略:強化L6產品力,推出后驅版本;提升L7定位,部分配置向L9看齊;L8推出磷酸鐵鋰后驅版,價格下探至25萬區間;L9探索行政五座版,開拓商務市場。關于是否推出尺寸更大的LX車型,業界認為增程式MPV或五座版L9更具市場潛力。
面對現款車型銷量壓力,理想汽車采取非傳統應對策略。既未大幅降價,也未推出增配車型,這種"按兵不動"的態度引發諸多猜測。有分析認為,企業可能將全部資源集中于2026款車型研發,試圖通過新一代產品實現市場逆轉。這種戰略選擇既顯示了對技術實力的自信,也暗含市場風險。最終成效如何,或將取決于明年春季新品的市場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