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速度簡直像開了掛!”出租車司機老張咬了口肉包子,油湯順著指縫往下淌。他盯著自己車機屏幕上跳動的數字——52%到88%只用了十分鐘,往常這電量得充半小時。隔壁車位的私家車主小李也瞪大了眼睛,他的電動車電量從18%飆到43%同樣只花了十分鐘,車機提示“當前功率600kW”的紅色字體刺得人眼暈。
下午三點十二分,小李把車停進加油站最后一個空閑快充位時,太陽穴還在突突跳。導航顯示單程87公里到鄉下老家,可車機屏上18%的剩余電量讓他直犯嘀咕。上周這站四個充電樁有三個貼著“設備故障”的紙條,最里面那個樁的告示都卷了邊。他習慣性看了眼時間,想起上次在這兒從20%充到90%花了整整四十五分鐘,當時還跟老張吐槽“這速度不如騎共享單車”。
槍頭“咔嗒”卡進接口的瞬間,車機突然彈出新提示。小李還沒反應過來,電量數字就開始瘋狂跳動:19%、21%、24%……兩分鐘漲了6個百分點,比他刷短視頻劃手指還快。“小伙子你這樁厲害啊!”老張探過頭,他車屏幕的藍光映得反光鏡油星子發亮。聽說這站上個月改了光儲超充,頂上裝了光伏板,功率比原來翻了十倍不止。
三十分鐘后的畫面更讓人咋舌。小李的車機顯示電量88%,剩余續航512公里,充電槍自動斷電彈出時機身只帶點溫熱,不像以前充完燙得不敢碰。老張更夸張,他的出租車十分鐘充了36%,二十分鐘就夠跑兩單活兒。“以前中午得等電價便宜的時候來,一充就是一個半小時,活都接不了。”他擦著手說,“現在二十分鐘搞定,一天能多賺不少。”
小李摸出手機時,母親催問出發的電話正好打進來。“快了快了,充電呢,半小時就好。”他下意識脫口而出,話一出口自己都愣了——以前這話他可不敢說,總怕充不滿耽誤事。掛了電話才想起冬天那回,車子在露天停車場凍了一夜,充電速度慢得像蝸牛,從10%到80%花了兩個小時,他急得連夜跑4S店,結果人家說就是溫度太低,電池活性上不來。
收拾東西準備走時,小李看見個穿工裝的大哥正對著故障樁拍視頻。“這樁壞三天了,報修也沒人來。”大哥嘟囔著,鏡頭掃過貼著“設備故障”的充電樁,紙條邊角都磨出了毛邊。小李心里咯噔一下,可不是嘛,上周來還有倆壞樁,現在就剩一個了,但問題還是沒徹底解決。
路上續航掉得很穩,小李心里卻有點五味雜陳。半小時充70%的速度確實解了燃眉之急,再也不用為充電耗一下午了。可想起剛才大哥的抱怨,還有小區里死活裝不了私人樁的鄰居,又覺得這進步還不夠。快到高速口時母親又打來電話:“到哪兒了?你爸把菜都炒好了。”他笑著回:“快了媽,剛充完電,這速度比你煮餃子還快。”掛了電話踩下加速踏板,車子平穩地融進車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