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上的“電池茅”寧德時代近日成為焦點,其股價表現與財務數據持續引發市場關注。9月15日,該公司股價盤中最高觸及371.52元/股,一舉突破2021年底的歷史峰值,創下上市以來新高。隨后一周內,大宗交易平臺數據顯示,9月22日公司發生4筆機構專用席位參與的交易,合計成交90.60萬股,金額達3.35億元,成交價均為370.05元/股。近三個月內,該公司累計發生51筆大宗交易,總金額達12.98億元,顯示市場對其戰略布局的高度認可。
2025年7月30日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寧德時代上半年營收達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凈利潤304.85億元,同比大增33%,日均凈賺約1.67億元。這一增速差異源于多重因素:動力電池均價同比下降13%至0.69元/Wh,但毛利率仍維持在22.41%的高位,凸顯其供應鏈議價能力;財務費用貢獻58.22億元正向收益,其中匯兌收益達23.32億元,較去年同期扭虧為盈;投資收益方面,間接持股24.79%的洛陽鉬業帶來29.82億元收益,同比增超10億元。
在利潤分配方面,公司宣布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7元(含稅),合計分紅45.68億元,同時將2025年度委托理財額度提升至800億元。截至6月30日,其貨幣資金規模達3505.78億元,相當于半年凈利潤的11倍以上。盡管現金儲備龐大,但公司仍保持近1400億元有息負債,通過“杠桿化”運作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現金管理收益率約2.9%,高于有息負債平均利率2.2%,形成“現金管理套利”模式。
這種財務策略背后,是寧德時代對行業周期的深刻洞察。新能源汽車產業雖高速增長,但技術路線迭代加速,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下一代技術需巨額投入。公司保持高流動性,既可在行業下行期維持戰略定力,也能在技術突破或市場機遇出現時迅速行動。例如,其換電業務2025年計劃建設1000座換電站,覆蓋30座以上城市,并與中國石化、蔚來等企業達成合作,其中與中石化共建不少于500座換電站,長期目標達1萬座。
在產業鏈控制方面,寧德時代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加強鋰、鈷、鎳等關鍵資源掌控,上半年電池礦產資源收入達33.61億元,同比增長27.86%。這種全產業鏈布局不僅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更提升整體競爭力。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曾毓群旗下廈門瑞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22.47%股份,以當前約1.26萬億元市值計算,其持股市值超2800億元,疊加港股持股及歷年收益,個人財富規模穩居國內企業家前列。
2025年5月,寧德時代成功登陸港交所,募資凈額達353.31億港元,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為國際化戰略奠定基礎。雙重上市架構下,公司正從動力電池制造商向涵蓋儲能、換電、新材料、前沿科技的綜合性能源科技集團轉型。手握3500億現金,其理財決策背后是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而真正的野心,顯然不止于電池領域,而是瞄準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科技巨頭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