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焦點,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在此盛大舉行。此次大會獲得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信局以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的共同指導,同時得到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的大力支持。
大會上,國產算力力量集體登場,充分展現出中國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領域取得的突破以及發展雄心。其中,清微智能作為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的領軍企業,憑借“三級火箭”戰略,在算力競賽中大放異彩,彰顯出國產AI算力的硬實力。
在大會特設展區,清微智能攜自主研發的可重構計算芯片以及最新的AI訓推一體服務器方案亮相。其提出的“架構革新、生態共建、產業協同”三級“火箭”突破戰略,為AI業界描繪出國產算力自主化的全新藍圖。
在架構革新方面,清微智能邁出重要一步。大會伊始,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以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的見證下,清微智能與浪潮、智譜等30多家單位聯合發布《基于超節點創新聯合體,打造行業智能體——智算應用“北京方案”》。該方案旨在聯合各方力量,定義首都算力新范式,為北京市AI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北京方案”聚焦于聯合人工智能芯片企業、系統廠商、大模型開發企業以及應用創新企業,進一步發展超節點創新聯合體。通過融合領先的多元模型算法,開發面向特定場景的“行業智能體”,實現“國芯、國連、國用”。清微智能的TX81芯片便是這一愿景的典型代表。該芯片面向智算中心等大規模AI應用場景,以獨特的“C2C算力網格技術”為核心,構建出高帶寬、低延遲的數據流通路。與傳統依賴外部交換機的方案相比,在擴展性、靈活性和傳輸效率上實現了架構級的代際提升。目前,搭載TX81芯片的REX1032訓推一體服務器可支持萬億以上參數大模型部署,整體解決方案成本相比同行業產品降低50%,能效比提升3倍。自去年底產品量產以來,清微智能已在浙江、東北、北京、安徽等多個省市落地千卡規模智算集群,同時在AI教育、智慧能源等行業部署服務器級產品,累計可重構算力卡訂單達兩萬張。
硬件創新取得突破后,軟件生態建設成為關鍵。在本次大會上,清微智能憑借與北京智源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和寒武紀、摩爾線程、昆侖芯、華為昇騰、中科海光一同成為國內唯六的“FlagOS卓越適配單位”,這標志著清微智能已躋身國內芯片企業軟件生態共建的領軍梯隊。
作為國產創新架構算力芯片代表企業,清微智能積極融入“眾智”(FlagOS)平臺生態,與北京智源研究院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聚焦語言/多模態/生命科學大模型、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安全等方向,重點圍繞硬件計算架構與軟件基礎系統開展原始創新,致力于構建從基礎軟硬件至應用場景全鏈條的國產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在生態建設方面,清微智能與“眾智”(FlagOS)系統軟件棧的適配進展顯著。已完成智源開源算子庫FlagGems的功能和性能評測以及大模型端到端訓練和推理適配;接入開源編譯框架FlagTree;基于智源分布式訓練推理框架FlagScale,支持并優化了Llama、DeepSeek等主流大模型的分布式訓練和推理的功能接入和性能優化,模型精度和性能達到主流國際競品水平。清微智能的“RISC-V+可重構”創新架構已成為北京市AI算力特色亮點,在今年5月智源研究院向中央領導的匯報中獲得高度認可,其突破性成果與規模化落地實踐,標志著該技術路徑已從“北京方案”上升為國家發展AI算力的關鍵戰略選擇。
在構建國產AI生態的進程中,清微智能積極推動產業協同。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指導與推動下,清微智能攜手一批顛覆性科技企業共同成立“北京市可重構算力軟硬件協同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由清微智能CTO歐陽鵬擔任主任,致力于通過“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實現創新技術的持續引領,構筑引領國產算力發展的創新高地。
該創新中心匯聚了北京智源研究院、清華大學、東方國信等單位,旨在共同推進可重構計算芯片架構與軟件生態協同優化,面向智算中心、垂直行業、互聯網等推出全新AI解決方案,為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可重構計算作為平衡“靈活性”與“高效性”的顛覆性技術路線,以其獨特的“軟件定義硬件”能力,正在重塑算力格局,為國產算力自主化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未來,以可重構技術創新中心為載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與科研機構深度協作,共同參與技術定義、軟硬件協同優化、垂直場景適配等關鍵環節,真正打通創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這種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模式,將成為北京市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的重要實踐,為全國算力產業發展提供可復制的“北京經驗”。而清微智能在其中發揮著核心引擎與關鍵橋梁的雙重作用,既是技術路線的堅定實踐者,更是產業生態的重要連接者。從架構革新到生態共建,再到產業協同,清微智能正以磅礴動力將國產AI算力推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