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西岑社區,一座融合科技與自然之美的研發中心——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正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作為華為全球最大的研發基地,這里承擔著終端芯片、無線網絡、物聯網等前沿領域的研發重任。近日,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在此舉辦,20余位市民與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索“硬核技術”如何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此次活動由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主辦,主題為“技術解碼與創新實踐”。活動現場,參與者們不僅實地參觀了這座占地227萬平方米的“未來之城”,更在研討會上圍繞“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展開熱烈討論。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自2024年7月建成以來,便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引發關注——七大特色園區通過練秋湖與河流串聯,江南園林的詩意與北歐建筑的簡約在此交融,小火車、高架橋等交通設施更增添了功能性與美學價值。2024年10月14日,隨著首批3萬余名研發人員入駐,這座世界級科創園區正式投入運營。
漫步園區,參與者們對“一步一景”的建筑美學贊嘆不已,更對華為“以人為本”的研發環境印象深刻。三名青年代表率先分享了對智慧城市的暢想:“智慧城市要以人為本,交通便捷,提升生活幸福感。”這些觀點引發了廣泛共鳴。隨后,行業專家從不同角度展開探討。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專家程艷青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設者應具備多元思維,關注兒童、老人、殘障人士及自然萬物的需求。”蘇州高新區婦聯副主席戴蘭則分享了區域建設經驗:“數字化手段正破解城市治理難題,提高宜居性、包容性與安全性。”
著名財經作家吳晨認為,智慧城市應在速度與效率間尋找平衡,兼顧審美與開放性。出芒文化傳媒公司創始人CEO雷迦則強調,科技應朝人文關懷方向發展,關注個體幸福感。上海季火文化總經理魏秋子補充道:“線上交流無法替代線下碰撞,科技發展讓人更向往自然本真的生活。”這些觀點與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整個園區如同一座大花園,打破了人們對實驗室的刻板印象。
作為上海打造智慧城市的標志性項目,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不僅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引領性工程,更是提升我國信息通訊產業全球競爭力的關鍵載體。近年來,上海通過多措并舉,持續激發世界級研發中心的帶動效應。人工智能產業在2024年實現規模突破4500億元,增長7.8%,華為等領軍企業的溢出效應顯著,創新氛圍與生態輻射周邊,助力長三角打造創新樞紐、壯大主導產業集群。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城市肌理。2025年世界城市日將繼續踐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通過論壇、展覽、公益等形式,推動社會各界探討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設與變遷。這場科技與城市的對話,不僅展現了上海在智慧賦能下的獨特魅力,更讓公眾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民生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