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中關村展示中心迎來一場人工智能領域的盛會——AICC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本屆大會由北京市多部門聯合指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提供支持,聚焦算力這一核心要素,通過主論壇、分論壇及創新科技展區,全面展示人工智能產業的最新成果與發展方向。

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駕駛創新與應用論壇由智一科技旗下品牌聯合承辦。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圍繞智能駕駛的技術演進、生態構建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其中,輕舟智航技術副總裁劉成提出,安全是智能駕駛發展的“生命線”,并從算法泛化性、系統完備性、交互可靠性三個維度,闡釋了智駕安全的核心本質。他強調,安全并非保守的代名詞,而是推動創新的基石。輕舟智航通過解決長尾問題、設計安全冗余機制及優化人機交互,持續提升產品安全性,其核心理念是“無論車型配置如何,安全始終是頂配”。
北汽研究總院智能輔助駕駛專業總師徐志剛則從發展路徑角度,將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進行類比。他指出,智能汽車正經歷從“輔助工具”到“全域智能體”的躍遷,未來將進化為具備多模感知、任務調度與持續學習能力的“整車智能體”。這一過程中,艙駕融合成為關鍵,通過數據互通與場景延伸,實現從行前規劃到行中服務的無縫銜接。徐志剛特別提到,高質量的真實場景數據是AI迭代的核心,行業需構建“芯片-算法-生態”三層架構,以支撐智能汽車的自我進化。
在研發基礎設施層面,浪潮信息汽車行業架構師Harry Pan分享了自動駕駛模型開發平臺的實踐經驗。他透露,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頭部車企紛紛整合智能化部門,聚焦智駕與具身智能研發。這一趨勢下,模型開發平臺成為剛需,車企需自建算力、存儲與數據閉環系統。Harry Pan介紹,浪潮信息通過分級存儲、容器化部署及算力集群等解決方案,助力車企構建高效研發平臺,應對從數據采集到仿真評測的全流程挑戰。
魔視智能乘用車事業部產品線副總經理張崢則聚焦算法演進,回顧了智駕算法從CNN結構化感知到端到端架構的全周期發展。他指出,當前算法范式仍處于快速迭代階段,魔視智能采用“混合專家+多解碼器”架構,兼顧推理效率與可解釋性,并通過自建數據工具鏈實現合成數據與實車數據的閉環。張崢判斷,未來智駕將呈現量產與L4并行演進的趨勢,魔視智能將依托十年量產經驗,持續優化“混合端到端+數據閉環”方案。

百度Apollo開源社區負責人蘇菲菲在論壇上介紹了Apollo開放平臺的生態建設成果。自2017年全球開放以來,該平臺已發布15個版本,匯聚22萬開發者及230余家生態伙伴。通過制定線控規范、適配主流傳感器及封裝通用算法,Apollo平臺幫助開發者快速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開發,適配周期降低40%,代碼調試量減少80%。蘇菲菲呼吁更多開發者參與開源共建,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普及。
極佳科技駕駛世界模型算法負責人秦文康則展示了世界模型在仿真領域的突破。他介紹,世界模型通過生成式方法學習真實世界的物理先驗,可無限輸出高真實、可交互的數據,為智駕研發提供“進化沙盒”。極佳科技發布的DriveDreamer系列已實現從視頻生成到可微物理模擬的升級,并通過云端強化訓練壓縮實車評測里程。即將推出的DriveDreamer3將整合多款工具,形成一站式仿真平臺,助力客戶高效完成數據合成與模型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