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因宣傳材料中的“小字標注”問題再度引發輿論關注。9月30日,小米汽車通過官方渠道發布“答網友問(第195集)——安全質量篇”,針對“2200MPa小米超強鋼”被標注為“項目名稱”的爭議作出正式回應。公司強調,小字備注是行業慣例,旨在平衡技術信息透明度與大眾傳播需求,將此類標注解讀為“名稱強于實際”屬于誤解。

小米汽車在回應中詳細說明,“小米超強鋼”是聯合研發項目,由小米發起并出資,與東北大學、育材堂共同完成,相關專利由多方共享。公司指出,小字標注僅用于說明研發背景,不影響材料本身的性能屬性。這種做法是三方共同確認的結果,符合行業規范,體現了對技術細節的嚴謹態度。
此前,小米17Pro手機宣傳中曾將“逆光之王”標注為“設計目標”,也引發過類似爭議。科技行業分析師指出,在科技與汽車領域,營銷宣傳與技術事實之間常存在需要平衡的灰色地帶。小字備注作為折中方案被廣泛采用,但如何確保消費者既能獲取吸引人的營銷信息,又能了解準確的技術細節,仍是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針對此次爭議,羅永浩于9月30日公開發聲,強調其觀點的獨立性:“沒有人情世故,也沒有商業合作。我不是替小米說公道話,我只是說公道話。”他指出,用極小字體標注免責說明(如“目標成為逆光之王”“特定條件下數據”)是全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各家企業幾乎都曾采用,且不止一次。羅永浩認為,小字作為大字的補充解釋本可接受,但當前部分宣傳中“大字成了小字的許愿池”,才是引發公眾不滿的主要原因。

小米汽車在回應中多次強調,小字備注是“嚴謹且負責任的體現”,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技術背景信息。企業常在展示技術參數、法律條款和研發背景等復雜內容時采用此種方式,以兼顧專業人士的信息需求與公開透明的實事求是精神。這一解釋試圖平息外界對宣傳材料準確性的質疑,但如何進一步優化信息傳達方式,仍是小米需要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