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車企陸續披露月度銷售數據,市場目光再次聚焦新能源汽車賽道。其中,小米汽車憑借上市以來的亮眼表現,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據公開信息顯示,自首款車型SU7系列上市至今,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突破30萬臺大關,這一成績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中尤為突出。

從產品線布局來看,SU7系列仍是小米汽車的核心支柱。該系列不僅在銷量上持續領跑,其高端版本SU7 Ultra(售價52.99萬元)自二季度開啟交付后,也迅速獲得市場認可。與此同時,首款SUV車型YU7的上市更引發行業震動。數據顯示,YU7在6月正式發售后的18小時內,便斬獲24萬臺鎖單量,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行業紀錄,更導致終端市場出現"一車難求"的盛況,甚至衍生出二手車訂單倒賣現象。
交付數據方面,小米汽車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2025年上半年累計交付量達15.7萬臺,其中7月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萬臺,9月更進一步突破4萬臺大關。基于當前增長趨勢,業內普遍預測其四季度交付量將持續攀升。值得注意的是,隨著YU7產能逐步釋放,這款SUV車型正成為新的增長極,與SU7系列形成雙輪驅動格局。

在年度目標方面,小米汽車展現出強勁的信心。公司最初設定2025年交付30萬臺的計劃,后由董事長雷軍宣布上調至35萬臺。以當前完成進度計算,結合YU7帶來的增量空間,提前達成全年目標已成為大概率事件。更值得關注的是,有消息稱小米汽車已將出海計劃提上日程,預計2027年正式進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這或將為其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不過,在市場熱議小米汽車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有觀察者提出隱憂。部分行業人士指出,小米當前采用的營銷策略存在過度依賴話題炒作的問題,某些營銷事件雖獲得高流量,卻可能引發用戶反感。這種"把用戶按在地上摩擦"的營銷方式,雖能在短期內制造聲量,但長期來看存在被流量反噬的風險。建議企業應將更多精力投入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和服務優化,通過夯實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