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比亞迪最新公布的經營數據引發市場廣泛關注。2025年前三季度,這家行業龍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662.6億元,同比增長12.8%;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326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29%,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然而,在營收與銷量雙增長的背后,企業凈利潤卻出現明顯下滑,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5%至233.3億元,扣非凈利潤降幅更達11.7%,呈現出"量增利減"的特殊現象。
成本壓力成為擠壓利潤空間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同期營業成本同比增加近400億元,增幅達14.8%,顯著高于營收增速。這種成本攀升速度超過收入增長的情況,直接導致企業盈利能力承壓。行業分析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的價格戰是重要推手,為維持市場份額,企業不得不在產品定價上做出讓步,而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成本增加等因素進一步加劇了經營壓力。
在利潤空間受限的情況下,比亞迪仍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從333.2億元增至437.5億元,增幅達31.3%,研發費用率從6.6%提升至7.7%。這筆巨額投入主要投向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核心領域,為下一代產品競爭儲備技術優勢。與此同時,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增長11.2%和23.0%,三項費用合計占營收比重升至13.7%,反映出企業在市場拓展和運營管理方面的持續加碼。
財務數據顯示,企業資金儲備依然充裕,期末現金儲備達1174億元,同比增長78.5%,為后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資本市場對此給予積極回應,公司股價年內累計上漲18.55%,市值穩定在9482億港元,市盈率維持在21.05倍的合理區間。市場人士認為,投資者更看重企業在技術儲備和市場布局方面的長期價值。
從市場結構看,國內市場仍是銷售主力,貢獻了78%的銷量,海外市場占比22%雖有所提升但基數較小。品牌布局方面,王朝海洋系列占據92.5%的銷量份額,仰望、騰勢、方程豹等高端品牌合計占比不足8%,高端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這種"規模優先"的發展策略,既幫助企業筑牢市場壁壘,也帶來利潤結構優化的挑戰。如何在保持市場份額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成為管理層需要平衡的關鍵課題。











